2014年上半年,家居業內賣場開店步伐放緩,深耕程度加深,紅木賣場呈現蜂擁之勢,連鎖賣場的布局更審時度勢,多了一份理性;家居業內的資本暗流更是洶涌,從“家裝第一股”東易日盛成功上市開始,多家家居企業集體IPO、家居巨頭之間的資本運作,家居行業內的資本布局,更為行業發展方向留下眾多猜想空間。布局,不僅是2014年的行業發展總旋律,也成為家居市場質變發展的關鍵詞。
賣場布局追求“特色”
前兩年,“開店擴張”一直都是家居流通企業的主旋律,但2014年賣場開店的步伐“回歸”理性,家居賣場巨頭更注重在現有規模上深耕細作,打 造出特色優勢。以居然之家為例,其在北京市場深耕已久的“動作”在上半年落地—居然之家靚屋燈飾城北五環店順利開業、文玩天下、大興店的亮相,或在局部區域市場尋求市場空白,或在“大家居”概念方面的努力實踐,尋求家居消費新的興奮點。
另一個“深耕市場”企業的還有集美家居,相比以往的開店速度,今年上半年集美家居在北京只有一家盧溝橋店順利開業,這個定位于京郊西南市場的 店面延續了集美一貫的營銷模式、招商策略和服務理念,并取得不俗業績。此外,北京市場上除了家居巨頭的深耕細作,吉星德億家居、萬興國際家居的零星布局, 也標志著新建賣場增加數量放緩,而依靠挖掘區域市場空白,或以特色定位吸引精準消費者的做法,已經成為主流動作。
北京家居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劉晨表示:“從全國市場來看,家居行業發展總的來說是理性,但是不是每個賣場都是持續擴張的,一些家居巨 頭的擴張速度也在放慢。家居賣場開店,對企業管理、市場定位有著諸多要求,企業開始學會根據自己的特點有目的地布局,以前開店就能掙錢的好日子已經過去 了,行業開始理性思考。”
資本運作漸成趨勢
在2014年上半年,家居企業的集體IPO備受關注。4月18日至22日,證監會發布了多家擬IPO公司招股說明書,其中家居類別的四川帝王 潔具、江蘇亞振家具、曲美家具等家居企業出現在名單上。在此之后,證監會多次發布的多家擬IPO公司招股說明書中,眾多家居企業面孔出現在其中。包括生產 制造類企業,如顧家家居、好萊客家居,其次家居行業中的批發零售業巨頭,如紅星美凱龍、成都富森美家居;此外,與家居行業相關的電器制造類企業,如歐普照 明、多喜愛家紡也名列其中。
從已經公布的企業擬IPO招股說明書來看,不管生產型企業還是家居賣場,資本招募用途中,“擴建項目”、“建設營銷網絡”、“提升生產能力” 成為共同的方向。這樣的招募說明似乎回應了坊間“上市為了圈錢”的質疑,也讓行業看到,在家居行業,即使是上市企業,所占據行業總份額也非常之小,能夠占 據1%的企業非常之少,募集資金后擴大市場份額,是家居企業上市的目的,也是行業發展的方向。
與集體IPO相對應的,是行業內資本的涌動。縱觀上半年家居行業的布局,資本的運作成為企業中間的大布局,也將成為未來行業布局的焦點。其 實,早在2013年底,便出現這樣的端倪。2013年12月份,喜臨門家具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已與宜華木業股份有限公司、華日家具簽署三方戰略合作 框架協議,欲整合多方資源、優勢互補,提高三方的品牌知名度及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今年5月,紅星美凱龍宣布與吉盛偉邦合作模式由股權收購調整為品牌戰略合 作;今年6月,城外誠家居廣場與華日集團攜手打造的“城外誠國際家居館”正式啟幕。據介紹,城外誠·國際館由華日家居集團投資,城外誠運營管理,共同造就 了京城首家高端歐美家具賣場。
精耕細作追求新利潤點
布局,即對事物發展做出全面規劃和安排。從賣場的布局來看,追求特色經營、抓住家居市場空白點、追求每個店面的定位差異化,成為布局的目的和 方式。在“大家居”概念下,賣場的布局也抓住了市場的興奮點,以往不被重視的大家居范疇商品,如文玩、燈具等,出現了專門的門店填補空白。居然之家經營管 理部經理王寧寧表示:大家居’概念一直是居然之家推行的概念,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家居消費也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例如文玩古玩,實則是從紅木家具 制品中延伸出來的概念,在‘大家居’概念下樹立特色經營區域,既突破了家居行業的業務范圍,也避免競爭單一化。”
而從整個市場來看,資本的布局,標志著家居行業的成熟。從生產、渠道的變更再到資本對行業布局起決定作用時,行業的發展水平也步 入新的階段。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副會長秦占學表示,家居企業集中沖擊IPO,這是一個自然發展的結果。他表示:“目前全國家居賣場發展很不均衡,有的地 方面積過剩,但有的地方還存在家居賣場稀缺的情況。通過上市等資本手段的運作,將家居產業引進資本市場,方便融資渠道暢通,而且利用資本手段,可以實現行 業之間的先進管理經驗的輸送、優質資源共享,將自己的優勢最大化發揮,減少市場資源的浪費。有了資本的支持,企業有能力、有魄力進行行業內的收購、兼并等 資產重組,加快行業的發展進度。”
可以預見,在未來家居行業的布局相比以往,或許少了賣場大規模興起的“指點江山”的恢弘,更多的則是企業領導人根據不同區域的消費特點,對每 個店面進行細致的定位,并尋求消費市場的空白點,在深耕細作中尋求利潤點。家居消費也不再簡單的是“家具建材的消費”,與家居生活相關的消費品,都可以納 入家居消費的范疇。此外,資本的游戲,將成為決定行業發展方向、企業命運的重要力量。
■ 大事記
2月 家裝第一股東易日盛上市
2月19日,東易日盛(002713)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作為家裝行業第一股,東易日盛的資本運作之路經歷了諸多曲折,但也為家裝行業 企業上市之路提供了范本。開店仍然成為東易日盛上市后的首要動作,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東易日盛此番IPO預計融資4.61億元,首輪融資將主要用在“東易 日盛”體驗館、“速美”體驗館和“研發中心建設”三大項目上。在募投項目上,東易日盛將在三年內新開近百家連鎖店,其中包括多家A6體驗館、50個速美體 驗店。
點評:家裝行業服務流程長,涉及生產、服務、物流、設計、施工多個環節,如果謀求在行業內脫穎而出,更需要制定高于行業標準的企業標準,更需要 打造品牌,在行業中脫穎而出。東易日盛的上市給行業內其他企業提供了一個成功范本,也督促家裝企業更加規范、透明。同時,上市只是一個門檻,在公布于大眾 之下,公眾對于企業的服務、產品要求更高,也給予行業更多期待。
3月 多項法規影響家居行業
2014年開年以來,多項法律條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實施,或多或少地波及家居行業,為家居行業的發展帶來思考。3月15日,新《中華人民 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其中條款“經營者采用網絡、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除了特殊情況,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且無 需說明理由”、“對于耐用商品或者裝飾裝修的服務,消費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務之日起六個月內發現瑕疵,發生爭議的,由經營者承擔有關瑕疵的舉證責任”等條 款,對于家居企業網上銷售店面、家裝企業等經營規則,都有不同程度影響。
5月1日,新《商標法》實施,規定生產、經營者如果還將“馳名商標”用于商品、商品包裝或容器上,或廣告宣傳、展覽、其他商業活動中,將按修改 后的新商標法處理,處10萬元罰款,以馳名商標作為招牌的時代即將終結;5月公告顯示,國家標準《陶瓷片密封水嘴》(GB18145-2014)于12月 1日正式實施,最新修訂的標準對水龍頭的重金屬析出量做出明確限量,還納入了對銻、砷等10多種重金屬物質的檢測。
點評:法律條文更新、行業標準發布是每年都有的“大事”,家居行業涉及制造業、零售業等多種業態,遵循一般企業運行的商業規則,自然也受到來自方方面面條款的約束。規則既出,如何在規則之下合法合規運行,考驗著企業的運營能力,也從側面督促行業正規有序發展。
4月 嚴控環保企業被罰
2014年4月24日《環保法修訂案》通過,新法將于明年1月1日施行。新《環境保護法》加大了治理力度,相應地,北京等地方環保部門,對環保 要求有了更為嚴格的要求。2014年3月1日,《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正式施行,被稱為北京市歷史上最為嚴格、處罰力度最強的環保條例。在此之后,北 京市的環保部門聯合相關部門,先后進行了“大氣污染防治專項執法周”等行動,對涉及大氣污染排放的單位進行檢查和監測,不少知名家具生產企業環保指數沒有 達到標準而進入擬立案處罰環境違法單位名單。
點評:有業內人士認為,總體來看,家居生產行業一直處于高污染、高耗能、勞動密集型產業,在環保要求日益嚴格的情況下,家居生產企業從北京等一 線城市外遷,似乎成為定局。家居企業似乎更應該考慮生產布局,并在成本日益提升的情況下,如何保持競爭力,品牌化競爭成為行業發展必經之路。
5月 家居企業集體IPO
截至今年7月,亞振家具、帝王潔具、曲美家具、紅星美凱龍家居、多喜愛家紡、成都富森美家居、顧家家居、廣州好萊客創意家居等13家企業仍堅守在IPO候審隊列,并已完成預披露。
點評:企業追求上市結果都是相似的,但追求上市之路各不同。家居企業大規模IPO之潮出現,得益于證監會IPO放閘政策,其背后是家居行業資本的重新布局,上市融資、并購重組將成為整個行業的發展方向。
如果出現大批家居企業成功上市的浪潮,那么行業競爭將從價格戰、促銷戰提升到新的層次,重組、兼并或將成為行業主旋律,市場資源將重新配置。在 這種資本運作的背景下,品牌化將是未來家居企業發展之路,不管是生產企業還是賣場等家居流通企業,品牌競爭將成為未來行業競爭的焦點。
6月 科技巨頭布局智能家居
從今年年初到現在,蘋果發布智能家居管理應用HomeKit;谷歌32億美元收購NEST;三星公布了旗下智能家居平臺;美的發布物聯網智能空 調;海爾發布全新U+智慧生活操作系統,百度推出智能家居解決方案小度family,小米發布承載智能家居平臺功能的路由器,家電和互聯網行業刮起了一陣 “智能家居”的旋風。
點評:這似乎是科技公司與電器公司的布局,但是對于傳統家居行業來說,雖然看起來遙不可及,但似乎又是一個機會。6月份,小米的智能家居系統落 地華潤旗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