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價格到價值,市場競爭在進化——
“家居是一門生活藝術,它包括了家具、建材、裝修、設計、軟裝等各個方面,也反映著居住者的情感訴求。”專業人士認為,正因為附加在家居上的消費需求越發增多,家居品牌爭奪市場份額的手法也在不斷進化——從最初的價格戰到價值戰,在新一輪的廝殺中,能給消費者更高的“體驗價值”,今年買家居,將物超所值。
競爭品牌化
四川掌上明珠、全友、雙虎、帝標等知名家居品牌可謂享譽全國,八益、富森、太平園、龍橋家居博覽園等家居賣場更是西部龍頭,在本地還是全國甚至國際舞臺上“斗舞”,各大品牌競相從細節服務來吸引消費者。
掌上明珠董事長王建斌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未來的競爭必然是一切回歸消費者的,首先是產品為王,因為只有高品質產品才能立足市場;第二則是渠道為王,有渠道就有市場;第三個就是品牌本身的“顯性”塑造,家居產品會有更多品類出現,企業在增加產品品種的同時,將更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售后服務也更加專業化、正規化。
“誰能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產品附加值,誰就將擁有更大競爭力”。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有很多企業依然在用老的思維方式、營銷策略、企業文化和經營理念在管理企業,如果不能及時調頭,將成為殘酷競爭下的犧牲品,企業只能主動整合、提升,才有大發展的希望。家居行業的競爭,已不再是原始競爭,已進入多元化競爭時代,對于終端的掌控,也從“價格”之爭上升為“價值”之爭。
渠道立體化
每一個產品,從設計到生產到進入消費者的家中,其實都有一個無形的渠道。在全國家居產業中,四川家居對“渠道”為王的概念體會最深。在早些年無法與廣東沿海家居企業抗衡時,四川家居品牌將“渠道”下沉,迅速占領了二、三線城市,而今新一代四川家居品牌脫穎而出,有能力走得更遠時,渠道就變得更為重要與稀缺。
古卓副總裁劉凱認為,家居不是快消品,但可以借鑒快消品的多元化渠道模式。“家居營銷的渠道,除了現在單一的終端門店,是不是可以和建材打通,或者是設計師渠道,包括互聯網,渠道一定要多元化、立體化,才能真正把渠道這塊建設好。”
據了解,很多經銷商想多元化,廠家想立體化,但要立體化很有難度,背后的支撐不夠,如終端理念達不到、團隊執行力達不到、可運用的資源也非常有限,所以很難建立多元化、立體化渠道。回到經銷商管理上,一定要像公司化一樣運作,有方法、有目標、有團隊、有執行、有考核。公司化運作,才能建立整個的立體化多元營銷渠道,從而達到品牌塑造。
劉凱也表示,品牌操作首先是區域化。從一個城市到一個區域,逐漸占領市場,才有機會成為當地的一個品牌,得到更多的資源,所以通過門店公司化運作,建立立體化的營銷渠道,在占領終端之后,去樹立當地品牌第一的概念。
產品思想化
為消費者全面提供“有故事”的產品,這是大牌家居價值提升的主線,誰在今年突破重圍,誰就將占領更多市場份額。對于不少家居人而言,產品材質所決定的形態雷同,或許可以從服務細節上去彌補。一旦細節復制達到一定高度,就會給消費者留下深刻的產品核心印象,而這就是品牌競爭的核心。
有業內人士認為,家居看似只是一個物體,但實際上是有思想的,它承載著品牌到底為消費者帶來什么,而這個是精神層面最高的。“從有形的東西來講,我認為是標準化,把無形的東西有形化。就像我們看到麥當勞、肯德基一樣,有形的店面,有形的戶外招貼畫,有形的衛生間,設計一一標準化。無形的是,所有的服務員,所有的人,他的每一個動作都是標準化,這才是品牌。”掌上明珠董事長王建斌如是說。
當然,也有品牌負責人表示,服務的差異化一定要深挖,想要服務更具有特點,就要強調對消費者的研究,和對自己“VI”的研究,要把所有的標準和消費者作為企業關注的主體,不能停留在過去的思路上,要與時俱進,及時的跟上,這才不被時代與行業大潮“拍死在沙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