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進入2015年,向來不受關注的家裝行業,突然熱鬧起來。萬科、新城、海爾、小米、樂居……這些來自房地產、家電、手機、互聯網行業的巨頭,紛紛把目光瞄向了看上去亂糟糟、鮮有大公司駐守的家裝領域。
2月2日,雷軍的順為資本斥資6000萬元投資的愛空間宣布啟動老房改造計劃。據報道,愛空間每平方米裝修價格僅為699元,瞬間聚集了來自各界的目光。愛空間此舉的意圖是將家裝整合成一個標準化商品,用互聯網思維整合行業,為消費者提供性價比最優的家裝服務。
海爾甚至比小米更早布局家裝業,而且價格是更具吸引力的599元/平方米,旗下有住網針對主要客戶為80后、90后的特點,還為業主提供裝修貸款,12個月的分期貸款費用僅為全款的4%~5%,24個月的分期貸款費用也不過7%~10%。
看到這兩家企業在互聯網家裝行業率先布局,其他行業巨頭也按捺不住了。易居“搶工長”家裝平臺已經低調運行了近一年,該平臺在全國43座城市落地,做了將近9700單的裝修生意。萬科則打算成立專門的家裝公司,目前暫定的運營思路是“輸出標準+控制成本”,“輸出標準”即萬科已建立了自己的一套標準,家裝公司主要針對非萬科業主,利用自身在規模、技術、品牌等多方面的優勢,重組整個家裝生態系統,提供超高性價比的標準化硬裝服務,讓其他開發商的業主也能認識萬科,“控制成本”即通過規模化效應降低采購成本。
此外,搜房網也推出了666元裝修套餐。
家裝這個原本在外界眼里粗放、管理困難、盈利微薄、糾紛頻出的房地產下游行業,瞬間出現了如此多的大企業爭食,讓傳統家裝行業從業者倍感震驚。
解讀:
近兩年,傳統行業正在以裂變的速度接受著新一輪互聯網浪潮的沖擊,這一次,輪到了家裝業。
有專業人士曾描述傳統家裝行業的業態:報價混亂不透明、結算遠超合同款、工程缺項漏項、工程質量不盡如人意,這些問題層出不窮,似乎已成常態。但從另一面來看,市場越混亂,出現的問題越多,恰恰是新進入者的機會所在。對家裝業這樣一個容量足夠大的剛需市場來說,誰能創新性、有效地解決掉這些問題,并形成用戶口碑、規模效應,誰就可以引領行業發展。
從目前來看,海爾和小米正是從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入手:都是以低價切入這一行業,通過“零利潤”,近乎免費服務的商業模式來搶奪客源———愛空間699元/平方米的裝修價格,在業內看來完全是零利潤;對于質量把控,各家也是祭出大招,愛空間是通過自養工人保證裝修速度和質量;有住網依托的海爾家居平臺號稱擁有18年裝修經驗;易居則牢牢把握裝修的關鍵環節———“工長”;萬科號稱要制定自己的質量標準。
同時,海爾和小米兩家企業在接受采訪時均表示,目前硬裝階段不賺錢,在產能提升之后,再通過軟裝和智能家居等途徑謀求盈利。
短期來看,這些家裝行業的外來“入侵者”能否給行業帶來顛覆性的變化還不好說。在家裝業傳統從業者看來,目前這些互聯網家裝公司規模較小,同時受到技術人員、工藝技術的制約,一旦規模擴大可能很難保證裝修質量,如果規模和質量無法同時得到保證,就無法對傳統家裝業造成顛覆性影響。
但是互聯網企業向來不按常理出牌,僅僅“零利潤”這一商業模式已經足以讓傳統家裝行業從業者驚出了一身冷汗。雖然目前這一模式因為產能問題還沒有迅速鋪開,但以小米和海爾對智能家居的投入和資金實力,相信技術人員、工藝技術等這些難題也不難解決,在家裝行業大規模鋪開業務只是時間問題。
事實上,互聯網能顛覆一切行業之說可能并不準確。對傳統行業來說,互聯網最有價值之處不在自己生產很多新東西,而是對已有行業的潛力再次挖掘,用互聯網的思維去重新提升傳統行業。從目前海爾、小米等互聯網企業在家裝業的布局來看,至少有兩點值得傳統家裝業借鑒:打破信息的不對稱性格局,竭盡所能透明一切信息;對產生的大數據進行整合利用,使得資源利用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