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消法》頒布實施將近一年以來,今年3·15消費維權大戰又將再次打響。回顧去年3·15期間正式頒布施行的《新消法》,針對網購推行的“七日無理由退貨”無疑成為最大亮點。然而大半年的時間過去了,這一亮點卻遭遇各網點搬出各種理由來阻擾消費者退貨,在地板等家居建材消費過程中,這一情況尤為明顯!
在去年的3·15期間,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實施成為各行業討論關注的焦點。根據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經營者采用網絡、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不過大半年來,“七日無理由退貨”在實際操作中,因買家和賣家就具體問題爭議不斷,而遭遇“落地難”困局,也令新《消法》的實施效果大打折扣,尤其是家居行業。
網購“后悔藥”不太好吃,地板等家居產品退換貨遇難;
相比服裝、鞋包等比較容易退換的普通商品而言,多是大件成品、半成品或定制品的家居建材電商目前的網購退換貨情況如何?據了解,目前多個成熟家居電商都實行產品質量問題或由于賣家原因導致的退貨,不需要消費者承擔任何費用,非質量問題的七天無理由退貨買家承擔來回運費的自律準則。但對于“消費者個人原因發生的退貨”各家居品牌都有較為“苛刻”的規定。
據了解,新規指出無理由退貨的“運費由消費者承擔”。地板等家居產品的拆卸、包裝都需要專業人員操作,如果消費者不具備一定的技術實力操作起來難度很大。另外,消費者自付退貨涉及“物流費和包裝費”,其中物流費大約占據產品成交價的10%— 15%,包裝費占據5%左右,如此算下來退貨成本會很高。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對于消費者而言,七天無理由退貨的硬性條件是買家承擔來回運費,這對于買家和賣家雙方而言貌似公平。但地板等建材產品不像是服裝鞋包等商品,物流費用動輒幾百元,一旦發生無理由退換貨,意味著消費者要平白無故損失數百元運費,而且還要自行拆裝聯系工人搬運聯系物流運送,這往往會導致消費者“打落牙齒往肚里吞”,或是找賣家補償些許費用不了了之,最終使得法律保護成為“美麗的泡沫”。
由此看來,在今年開展的“3·15”期間,相關的法律法規如何進一步完善,并落到實處將是各界普遍關注的問題。一方面,有關部分加大執法力度,問責制度還需進一步明確化;另一方面,也需地板等家居建材企業以身作則,最大力度地保障消費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