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慈銘體檢引入美年大健康戰略投資的消息引發業界關注。慈銘是中國第一家私立健康體檢連鎖機構,5年來一直在沖擊“中國體檢第一股”;而美年是全國性連鎖體檢企業,行業規模最大。目前,體檢行業處于三足鼎立時期。業內專家認為,隨著慈銘體檢牽手美年大健康,近幾年剛剛形成的愛康國賓、慈銘體檢、美年大健康體檢三巨頭格局或將發生重大變化。
強強聯手后或合并上市
據悉,美年大健康以財務投資方式參股慈銘,慈銘創始人韓小紅仍是慈銘的控股大股東。對于美年大健康的投資金額、占股比例,慈銘方面沒有透露。關于雙方的此次合作,慈銘提供給南方日報的一份材料中稱:“不同于一般純粹的財務投資,雙方未來將有一系列動作。由于整合兩家大型體檢機構需要一段漫長時間,現在肯定保持各自品牌獨立。”
美年大健康董事長俞熔向媒體確認,美年和慈銘確實達成了一系列合作的規劃,現階段美年參股慈銘,包括未來的市場整合、大數據支持、行業標準制定等,未來根據情況雙方還會有更深層次的合作,將考慮打包上市的計劃。但對于具體的上市時間,以及持股慈銘的比例和雙方詳細的計劃,俞熔稱現階段不便作更多透露。
此前數年,慈銘和美年是中國體檢市場第一梯隊的直接競爭對手。放棄上市之后,慈銘選擇與競爭對手合作,此舉招來外界各種揣測。對此,韓小紅表示,之所以選擇美年,一是雙方都采用同樣的連鎖健康體檢模式,二是美年大健康的產業布局與慈銘的事業發展具有良好的戰略互補性。
“發展很簡單,就是融資。現在是一個整合的年代,是一個抱團取暖的年代。不管任何行業,大家分享協作才能強大。”韓小紅坦率地說,移動互聯技術帶來的最大變化是扁平化、協作分享、開放性和民主化。這個時代會分享、可協作的企業才能長大,在整個業界處于絕對弱勢的民營醫療尤應如此。”
“同業聯盟將產生1+1>2的效應,一方面可適應競爭謀求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能為更多民眾提供更為優質的健康服務。”在韓小紅看來,“同業聯盟”使得“競爭”轉向“競合”,未來慈銘將繼續協助政府建立健全行業標準,力促大健康產業乃至中國醫改的快速發展。
慈銘澄清放棄上市真相
資料顯示,慈銘體檢誕生于2002年3月28日,由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腫瘤醫生、留德醫學博士韓小紅創建,是中國第一家專業健康體檢服務機構。歷經十二年,先后開創了“中國健康體檢慈銘模式”、“中國健康管理慈銘奧亞模式”、“中國健康管理020模式”,拓展了擁有19家子公司、80家直營及加盟體檢中心、遍布全國20多個省市的健康版圖。
自2009年到2014年,推動慈銘上市曾經是韓小紅堅持努力的目標,然而最終卻又主動放棄。韓小紅表示,她用了很長時間才對未能順利上市釋懷,把它視作一次難得的經歷,從中收獲良多。在慈銘謀劃上市的過程中,有報道稱“慈銘體檢業績出現惡化,上市恐遭老股東拋售”。而此次慈銘放棄上市,轉而引入美年戰略投資的消息傳出后,輿論也將其與慈銘業績不佳聯系起來。對此,在慈銘度過了上市靜默期后,韓小紅首次予以了澄清:慈銘的發展速度并不慢。
據韓小紅介紹,過去五年慈銘進入上市階段,受政策限制沒有進行新的融資,但借助自我經營的造血機能實現穩步增長。2009年至今,慈銘年均復合增長率在20%-30%之間,上報證監會、未向公眾披露的2013年實際經營利潤已接近1億元。“2009年至2014年,慈銘憑借內部資金循環,實現在擴張的同時保證盈利5000萬以上,這也是券商對慈銘體檢的硬性要求。”韓小紅說。
在慈銘提供給南方日報的一份材料中對此也進行了解釋,“某些報道引用的是一個季報或者半年報,不能準確反映企業全年的經營狀況。體檢行業有季度性波動特點,第一季度最低,第四季度占了全年收入的40%。而根據有關規定,慈銘體檢只需向證監會上報2013年年報,并沒有向公眾披露。”
“上市不是唯一路徑,其實可以有其他選擇。”韓小紅表示,在開展新一輪融資過程中,慈銘面臨著一道選擇題:牽手資本方、醫院、藥廠還是同行業?最終認為美年大健康是“最優選擇”。
體檢行業格局生變
慈銘謀求上市的五年,正好是體檢行業發展模式產生變化的時期。在國家利好政策推動下,大健康產業成為投資的熱點,健康體檢進入“資本整合”發展階段。其中,美年大健康憑借多年深耕和擴張,建成了覆蓋全國29個省40多個核心城市,擁有超過110家體檢及醫療中心的服務網絡,在2014年一舉成為規模最大的連鎖體檢企業。
此番,中國第一家私立健康體檢連鎖機構、行業領導品牌慈銘體檢,戰略性引入目前行業規模最大的美年大健康的投資,共同打造健康體檢同業聯盟,炸響了2015年風起云涌的大健康產業第一聲春雷。這個由同業“領導品牌”與“規模最大”組成的同業聯盟,全國服務網點將達到200家,年體檢總量接近900萬,服務范圍覆蓋全國所有省、市。
目前,體檢行業呈現出愛康國賓、慈銘體檢、美年大健康體檢三巨頭鼎力的格局。慈銘和美年結盟后,這一格局被打破。而這顯然是愛康國賓所不愿意看到的。據業內人士透露,與慈銘的談判,愛康國賓和美年幾乎是在去年同期展開,雙方競爭非常激烈。不過,慈銘最終還是選擇了美年。
愛康國賓已于去年在納斯達克上市,對于慈銘和美年的結盟,愛康國賓董事長張黎剛在微博上間接予以了回應:“愛康國賓作為體檢行業的第一家上市公司,有充足的儲備資金和暢通的融資能力,可以自建行業內數量最多的體檢中心,但更多的網點數量并不代表高品質,因為建立高品質的醫療服務有門檻。在網點數量與醫療品質之間,愛康將永遠選擇品質。”
但話雖如此,三強中的兩強結盟,顯然會對愛康國賓帶來很大壓力。業內人士表示,慈銘作為國內第一家健康體檢機構,無論是市場基礎還是品牌效應都具有一定的優勢,對于其他兩強來說都是相當優勢的資源,誰拿到了就可以加速成長。
公開數據顯示,現階段我國健康管理(體檢)機構已超出6000家,市場保守估計突破百億元規模。“此番慈銘聯手美年大健康僅僅是行業洗牌的開始,未來幾年行業或有大變局,優勝劣汰在所難免。”北大縱橫醫藥管理咨詢專家史立臣表示,盡管對未來的定位有所區別,短期之內,美年大健康與慈銘體檢的結盟或將對愛康國賓的業務擴張造成影響。
南方日報記者 趙兵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