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東方IC
插圖/蘭蘭
文/羊城晚報記者 張華
通訊員 梁寧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原本這個時節是一個浪漫的季節,但對于南方人來說,此時卻是流感的流行季。據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監測,在廣東3-7月份是季節性流感的高峰期,尤其是5-6月份為甚。而且95%的患者是在學校。有一些特殊人群,像兒童、老人、慢性病患者,一旦患上流感,尤其是甲流,也有可能誘發較為嚴重的并發癥,甚至導致死亡。
勿將流感誤作普通感冒
雖然都是流鼻涕、打噴嚏、鼻塞等癥狀,但普通感冒與流感的概念是不同的,引起的危害也是不一樣的。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研究所所長何劍峰指出,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冒則主要是鼻病毒引起的。兩者都可以通過空氣飛沫傳播,但流感病毒的傳染性強,常常會引起大規模的流行。所以,無論從癥狀、傳染性、并發癥、治療上,相對來說,流感與感冒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甲流更要引起大家足夠的重視。
仔細辨別有4大區別
是否高燒
感冒表現
為不發燒或者有些低燒(一般低于38.5℃),癥狀以鼻塞、流鼻涕或嗓子疼,輕微咳嗽少痰比較多。
流感表現
不僅僅是流鼻涕、打噴嚏、咳嗽、嗓子疼,更重要的是發高燒(一般高于38.5℃,甚至達39℃或40℃)、頭痛,特別有肌肉疼痛或關節痛,而呼吸道的癥狀如咽痛、流涕、咳嗽等則較輕。
區別
流感是全身酸疼、疲乏,頭暈、不想吃飯等全身癥狀重,而普通感冒則僅表現為呼吸道的癥狀多見。
病毒源不同
感冒
也就是普通感冒,是我們最常見的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一種疾病,其主要病原體有鼻病毒,其次為腺病毒、柯薩奇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常易合并細菌感染。
流感
人類最常見傳染病,大致分A、B、C三種類型。在這三種流感病毒中,A型(即甲型)攻擊力最強,也最常見。甲型流感病毒是根據表面密布的兩種蛋白質——血細胞凝集素(H)和神經氨酸酶(N)來命名的。其中,H有16個亞型,N有9個亞型。二者組合不同,病毒的毒性和傳播速度及治療上也不盡相同。這幾年比較常見的有H1N1、H7N9等。
病情厲不厲害
感冒
一般不用藥,7天就能自然康復。普通流感也可以多休息、多喝水,7天左右不用藥也能康復。但兒童、老年人及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臟病者感染流感時,易并發肺炎。
流感
有部分甲型流感的患者病情可迅速進展,突然高熱、體溫超過39℃,甚至繼發嚴重肺炎、急性呼吸困難、肺出血、胸腔積液、全血細胞減少、敗血癥、休克及Reye綜合征,甚至腎功能衰竭、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損傷而導致死亡。所以,流感比普通感冒來得更兇更厲害。
傳染性
感冒
可能也有一些傳播,但是不會像流感的傳染性那么強。所以,普通感冒往往是個別出現,很少像流感流行時,病人成批成批地出現。
流感
傳染性強。流感容易傳染給別人,主要通過接觸及空氣飛沫傳播,人群普遍易感,尤其以5-14歲兒童易感,因為兒童對流感病毒的抵抗力弱。
高發季節:5-6月
95%的病例發生在學校
我們通常以為,冬春之交才是流感肆虐的季節,但實際上,在南方3-7月份才是流感真正流行的高峰期,尤其是5-6月就是流感爆發的頂峰。也就是說,南方的流感要滯后于北方的流感高峰期。
有一些人特別擔心流感發病引起重癥病例。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研究所所長何劍峰說,患流感后的嚴重程度與個體免疫狀況有關,一般說來,僅約50%的感染病人會發展成典型流感臨床癥狀,比如突然發熱、渾身酸痛無力,同時可伴有喉嚨痛和咳嗽、鼻塞、流涕、怕冷、畏光等癥狀。發熱體溫可達39-40℃,一般持續2-3天后逐漸消退。
“由于是呼吸道傳染病,因此人群聚居的地方就特別容易傳播,通常流感最先在學校里爆發,”何劍峰說,“廣東流感疫情95%發生在學校,中學、小學,甚至在大學,由于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場所,呼吸道的傳染病很容易一下子傳播開來。”
據悉,廣東省衛生廳還頒布了《學校流感樣病例暴發疫情報告及處理指引》,比如一所中小學校一周內出現15例以上、發熱(體溫≥38℃),伴咳嗽或咽痛的流感樣病例,就稱之為流感樣病例暴發,學校需要第一時間內向疾控中心報告。
患上流感:避免外出
日常預防在于勤洗手、勤通風、勤運動
如果不幸,真的中招出現了流感樣病例,即出現發熱、伴咳嗽或咽痛的情況,則應該主動就醫。何劍峰指出,出現發熱、咳嗽、咽痛等流感癥狀,學生不要帶病上學,并且減少外出的機會,外出時要佩戴口罩,避免到人多的地方,避免坐公共交通工具。
在家治療時,則需要經常用肥皂水洗手,與別人講話距離要大于2米。合理作息,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降低身體的免疫力。合理飲食,還應多飲溫開水,促進體內毒素的排出,并多吃清淡、易消化、有營養的半流質或流質飲食。如果出現高熱不退、氣喘或胸悶、心絞痛、嘴唇變藍或變紫、嘔吐或吞咽困難、有缺水癥狀(如在站著時暈眩,沒有小便、抽筋、神情呆滯或神志不清)則需要到醫院住院治療。
何劍峰認為,學生人群就應該加強主動防護,平時做好個人衛生,這樣是可以減少感染流感機會的。病毒引起的流感,往往與局部的病毒量有關,如果能夠像疾控中心那樣倡導的三勤,也許能夠很大程度上避免感染流感病毒。
對于流感的預防主要是三點——
勤洗手:飯前、便后、外出后、進食前、雙手弄臟后應立即洗手。
勤通風:勤開窗,多通風。少去不通風、人流密集的場所。
勤運動:堅持室外運動,如步行、球類、跑步等運動。
在平時的衛生習慣里,雙手要盡量減少接觸眼、鼻及口。打噴嚏或咳嗽時應掩口鼻。不要隨地吐痰,應將口鼻分泌物用紙巾包好,棄置于有蓋垃圾箱內。在家里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潔,勤曬衣被等。
高危人群:兒童與老人
流感
會誘發嚴重的并發癥
流感是一種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疾病。對于流感,我們往往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實驗室確診的流感在我國不到1萬例,實際上,每一個流行季度都有很多感染者。當我們談到流感時,往往有很大的誤區,總覺得流感看來并不嚴重。可事實上,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傳染性極強,特別是抵抗力較低的兒童,流感流行期間,學齡前兒童發病率可超過40%,而且流感容易誘發多種嚴重并發癥,如肺炎、心肌炎、中耳炎、腦膜炎等,這些并發癥可以危及生命。
據悉,流感病毒每年冬季都會在北美流行,自1976年至今每年因流感疫情死亡的病例,從最低的3000例左右到最高的4.9萬例不等,死者絕大多數是兒童和超過65歲的老人。可見,流感對于某一類人群來說,十分危險。何劍峰指出,流感發病嚴重程度與個體免疫狀況有關,一般說來,僅約50%的感染病人會發展成典型流感臨床癥狀,比如突然發熱、渾身酸疼無力,同時可伴有喉嚨痛和咳嗽、鼻塞、流涕、怕冷、畏光等癥狀。發熱體溫可達39-40℃,一般持續2-3天后逐漸消退。
但是,對于老人和兒童來說,就不是這么簡單的流涕、頭痛、發燒等狀況了。對于老年人來說,流感最常見的并發癥是肺炎,它可以加重潛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或者引起繼發細菌性肺炎或原發流感病毒性肺炎,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種慢性病或者體質虛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現嚴重并發癥。另一方面,5歲以下的兒童由于抵抗力弱,因而感染流感的機會較高。北京市疾控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近四成流感患者都是0至4歲的兒童,占37.7%。兒童感染流感后,有部分患兒突然高熱,或伴有嘔吐和腹瀉等消化道癥狀,可見高熱驚厥;部分患兒則表現為急性喉炎,氣管、支氣管炎,出現聲音嘶啞、嚴重者出現氣道梗阻癥狀。
所以,兒童、老年人、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是流感的“高危人群”。專家建議,65歲以上的老年人、慢性病治療機構的住院患者尤其應該接種流感疫苗。目前有一種含有佐劑的流感疫苗,專門針對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接種這種疫苗之后,能激發老年人衰退的免疫反應,更有效預防流感并發癥的發生,明顯降低老年人因流感引起的住院率。
何劍峰最后強調,市民預防流感,最有效的預防措施就是注射流感疫苗。遺憾的是,廣東省注射流感疫苗的比例非常低。為了大家都健康,專家建議,在流感高發期,最好能夠接種流感、肺炎疫苗,并且盡量少到人群密集的場所(如醫院、商場等),以減少流感病毒的感染。
小藥箱
防治流感,家中常備中成藥
●白云山小柴胡顆粒
適應證:解表散熱,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陽證,癥見寒熱往來、胸脅苦悶、食欲不振、心煩喜嘔、口苦咽干。
用法:開水沖服。一次2袋,一日3次,兒童用量減半。
●抗病毒口服液
適應證:清熱祛濕,涼血解毒。用于風熱感冒、流感。
用法: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2~3次(早飯前和午、晚飯后各服一次)。
●板藍根沖劑
適應證:清熱解毒兼涼血消腫,清熱解毒。用于病毒性感冒,咽喉腫痛。
用法:口服,一次半袋-1袋,一日3-4次。
●抗感解毒顆粒
適應證:清熱解毒。用于風熱感冒。
用法:開水沖服,一次10克,一日3次。
●清熱消炎寧
適應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舒筋活絡。用于流行性感冒,咽喉炎、肺炎、菌痢、急性胃腸炎、闌尾炎、燒傷、瘡瘍膿腫、蜂窩織炎。
用法:口服,一次3~6片,一日3次。外用,將去除薄膜衣后的藥片加溫開水溶化后,按患處大小搽敷,一日2~3次。
●銀翹傷風膠囊
適應證:主要用于外感風熱引起的發熱惡寒、口渴、頭痛目赤、咽喉腫痛等。
用法:口服成人每次4粒,一日三次,兒童減半。
●蓮花清瘟膠囊
適應證:清瘟解毒,宣肺泄熱。用于治療流行性感冒屬熱毒襲肺證,癥見發熱或高熱、惡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頭痛、咽干咽痛、舌偏紅、苔黃或黃膩等。
用法: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雙黃連口服液
適應證:辛涼解表,清熱解毒。用于外感風熱引起的發熱、咳嗽、咽痛
用法:口服,一次20ml,一日3次;小兒酌減或遵醫囑。
●甘和茶
適應證:清暑散熱,生津止渴。用于感冒發熱,中暑口渴,預防感冒。
用法:沖服(藥茶包)或泡服(袋裝藥茶),一次1包或1袋。
●銀黃含片
適應證:清熱,解毒,消炎。用于急性扁桃體炎,急性咽炎所致咽喉腫痛。
用法:含服,每次2片,每日10-20片,分次含服,療程5天,或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