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三:有一個家長為了給孩子擇到一個市級重點幼兒園,傾盡全力,找了一些關系;同時,為了讓孩子在幼兒園考試選拔中能有好的表現,家長早就做了準備,教孩子學了不少東西。但最后卻沒能被這家幼兒園錄取,只好選了一個普通幼兒園。
事后,年僅三歲的孩子居然嚎啕大哭,并在接下來的日子,只要一提上幼兒園,就傷心不已,對于上普通幼兒園非常排斥。眼看著入園的時間快到了,孩子表現得還是很抗拒。
【小編點評】孩子們在不適宜競爭的年齡,被卷入無節制的競爭中,由于他們尚不具備抗挫折的年齡,而接受挑戰容易造成心理失衡,不是一番說教就能把孩子帶出焦慮疑云。案例的中的孩子他沒有自我調節情緒的意識,所以在他受挫后只能無力哭鬧,甚至對幼兒園產生恐懼,這種行為會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產生負能量,甚至自卑,建議家長多關心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在輕松的氛圍中重塑信心。
過早地把孩子推入競爭的洪流,除了上面提及的削弱孩子內在的力量,讓他變得羸弱無力,還有以下幾方面損害。
第一種損害是會破壞孩子的合作能力
我們知道,一個人的合作能力正是他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合作能力的內涵是友善、誠實、寬容等,所以培養孩子的競爭力,首先要培養好品行,打下合作的基礎。可現在的情況是,當孩子開始上學時,一切活動都是以競爭為目的,哪怕玩耍,最后也不是以快樂而是以得名次為目的。
這種持續不斷的競爭訓練,使得孩子們很少有機會去學習合作,只是學會了比和爭,學會了防范。比如很多成績較好的學生甚至不愿意給其他同學講一道題,生怕別人學會了,把自己比下去。更多的孩子在競爭中產生挫敗感,首先不滿意自己,產生自卑;然后不滿意他人,敵視他人。
第二種損壞是會培養出病態的奮斗者
有些孩子確實能被訓練得很有“競爭意識”,從小表現出極度的爭強好勝,但它的副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這樣的孩子早早停止自然人的發育,小腳穿大鞋地努力讓自己適應各種社會標準。這種扭曲是以消滅天性為代價的,他被訓練得在生活的各種選項中,會不加思索地棄絕內在的愿望,只以社會評價作為價值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