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的硬件設施、溫馨的環境、不受拘束的活動,外國的幼兒園的確有出眾的地方,現在來看看德國的幼兒園是怎樣的。
在德國,大部分幼兒園由教會、福利機構以及城市社團來管理,有些幼兒園也由企業和協會負責。幼教人員的中心任務是給孩子們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創造一種學習氛圍,讓他們將來能夠發展成為有責任感的社會成員。幼兒園教育應對家庭教育起到輔助補充作用,幫助消除兒童發育缺陷,給他們提供各種廣泛的教育、發展和培訓的機會。
政府對幼兒教育高投入
在德國,幼兒教育機構可以分為州立、私人或教會舉辦等幾種類型。所有幼教機構的運作經費絕大部分由國家提供。政府在制定教育收費時,考慮到了不同家庭的收入以及各家庭的幼兒人數情況。家長將個人收入的3%交給區教育行政部門,就可以送孩子入園。
德國法律規定,必須給 3~6歲的兒童提供受教育的機會,所以德國3~6歲的幼兒入園率能夠達到90%。德國教育行政部門的主要職責是制定有關幼教的行政法規,對幼兒園的設置予以規劃、調控,對幼兒園的規模、招生數及工作人員的數量予以監管。另外,他們還要提供幼兒園的經費預算上交議會,為議會下撥經費時提供依據。
幼兒園的環境
走進德國的幼兒園,給人最強烈的感受是到了一個有一大群孩子的家庭里,安全衛生、舒適溫馨而豐富多彩。幼兒在這里干著自己喜歡干的事情,顯得很愉快。德國幼兒園的門面一般都很小,從外看很難發現這是一所幼兒園,但推門進去,你會覺得豁然開朗,一個豐富多彩的兒童世界呈現在你面前。
幼兒園一般都是兩層樓的建筑,室外有大片的活動場地。幼兒在戶外活動的時候,活動量都很大,膽子也很大,爬高上梯,一點也不含糊。老師只是站在遠處觀察,不怎么干涉。
活動室內墻上貼的、掛的都是幼兒自己的作品,看上去有些零亂,但對幼兒來講很親切。大盆大盆的綠色植物隨意放在櫥柜上。桌子上,給活動室帶來不少綠意和生機。
幼兒園內的混齡編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