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把尿會讓寶寶更舒服。寶寶尿濕或便污尿布后,往往會哭鬧,就是用紙尿褲有時也會這樣。而且,能成功把尿的寶寶就不用穿紙尿褲了,長尿布疹的機會也會減少。
3、把尿能培養寶寶的自我獨立意識。隨著寶寶大動作技能的提高,當他會爬或會走了之后,媽媽更容易鼓勵他自己到尿盆那兒去,或是“用大寶寶的馬桶”,而不是每天為換尿布的事跟寶寶斗爭好幾次,也能培養寶寶的獨立性。
4、減少資源浪費。紙尿褲的制作耗費大量資源。全球范圍內,垃圾填埋場每年要堆積2200萬噸的廢棄紙尿褲。減少傳統布尿布的使用,同樣對環境有益,因為清洗棉布尿布也需要能源。減少尿布的使用不僅可以保護地球,同時還能為家庭節約開支。
5、把尿是自然的方式。在中國,給寶寶把尿的歷史由來已久。寶寶不穿紙尿褲,媽媽們也可以抱著他們去做各種事。寶寶光著的小屁屁一般不會弄臟媽媽的衣服,因為媽媽們知道怎樣預判寶寶有排便的需求。當媽媽發現寶寶發出了想要排泄的信號時,可以自然地找個衛生的地方,讓寶寶面朝外,給他把尿。而且媽媽也不用整天都盯著寶寶,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媽媽自然會知道寶寶什么時候要排便了,就跟知道他餓了或困了一樣自然。
給寶寶把尿4大壞處
有不少專家反對過早給寶寶把尿,因為把尿會讓寶寶抗拒且給新手爸媽帶來許多麻煩:
1、把尿耗費時間和精力。支持把尿的人也認為:家長不必一天24小時都給寶寶把尿,可以在白天不外出的時候給他把尿,其他時間給他用尿布。但是,這可能會讓寶寶感到混亂,而越是始終一致地堅持給寶寶把尿,成功的幾率就越高。如果媽媽已經重新上班了,家里請了保姆,家長得說服保姆能夠堅持給寶寶把尿,以免寶寶一時被把尿一時用紙尿褲產生混亂。所以無論如何,家長都得為此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
2、寶寶可能還沒準備好。兒童專家說,寶寶在12個月大之前,無法控制自己的膀胱和排便機制,而且在18個月大之前,也才只有一點點的自控能力。雖然每個寶寶都是不同的,但是,在滿18個月大之前,大多數寶寶都無法自己有意識地上廁所,甚至連告訴你他們有排便的需求都不能。許多把尿訓練都進行得過早,不僅沒有效果,把尿的姿勢還容易使寶寶受傷。
3、寶寶可能會抗拒。給寶寶把尿的過程不會一帆風順,媽媽會遇到許多來自寶寶的反抗和掙扎。有的寶寶這幾周配合把尿,過兩周卻頻頻尿褲子;有的寶寶排便之前不給你信號;也有的寶寶反抗把尿,甚至幾天不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