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在线播放v片免费-岛国在线最新-第四色播日韩第一页-第四色视频-欧美在线黄-欧美在线观看你懂的

首頁  ?  教育  ?  教育資訊

數字時代,新文科建設應如何發力

2024-02-27 08:10:00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數字時代,新文科建設應如何發力

文科值不值得讀?讀了又有什么用?文科生未來的工作崗位是不是最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邁入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時代,這樣的話題常常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點。文科的建設與發展,既是教育議題,也是社會議題,需要認真對待和深入研究。

1.人工智能果真對文科不友好嗎

講到文科有什么用,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教授曾打過一個很有趣的比方:“一個家里最有用的地方是廁所,其次是廚房。家里最沒用的東西,數來數去可以說是墻上掛著的那幅齊白石畫的蝦。但是家里有客人來了,你會帶他去參觀廚房和廁所嗎?我想,大家坐在客廳品頭論足,討論得最起勁的,恐怕還是齊白石畫的蝦。這就是人文學科。”意思是說文科一直以來就不是以“實用性”為主要旨趣,而是以追求真善美為目的,看起來沒什么用,但無用中實有大用。

在數字時代背景下,“文科無用”的感覺似乎更加強烈了。在這種情形下,以陽春白雪的思維對文科的作用進行回應,顯然難以讓人滿意。我們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認認真真地對當下人工智能發展趨勢對就業、對教育的影響進行認真研判:哪些專業、哪類工作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可能性更大?數字時代帶來的教育變局將把文科帶向何方?

筆者曾就此問題與人工智能算法研究領域的前沿研究者、華南理工大學黃翰教授進行交流。他認為人工智能的本質是知識的表示,未來會廣泛應用于自動化和智能化的工作領域,因此最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是三類職業——知識的“搬運工”、知識的“組裝員”和知識的“挖掘師”。知識的“搬運工”不直接從事知識的創新和深度加工,而是主要負責整理和傳播已有知識;知識的“組裝員”只停留在對知識組裝的層面,而缺乏創造新穎有價值知識的能力;知識的“挖掘師”則致力于對知識進行深度挖掘,即發掘知識之間存在的關系和規律,同時根據已有知識來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人工智能可以替代知識的“搬運工”和知識的“組裝員”,這比較符合大眾的認知,而且在某種程度上正在發生,但很多人或許沒有想到,知識的“挖掘師”也可能很快被人工智能替代。事實上,部分高校教師也只是做到了知識的“挖掘師”層面,而這個群體也面臨人工智能的全面挑戰,這意味著對現有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深刻反思已是刻不容緩。

上述分析讓我們看到,由于人工智能可以自動高效地處理海量數據,從中發現隱藏的知識和趨勢,從而節省大量時間和人力,且不容易出現誤差。因此,并非只是文科畢業生,而是所有學科的畢業生在數字時代都會面臨著共同的挑戰。進一步說,越是標準化的工作越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而非標準化的工作反而沒那么容易被替代。相形之下,文科類畢業生更多從事的,其實是非標準化工作。

那么,下一個問題就來了:為什么理工科學生對人工智能產生的焦慮普遍會少一些呢?其實這很好理解:因為理工科無論是教學還是科研,更新迭代都更加及時,學生能夠更積極、更主動地擁抱新技術,而文科往往過于強調傳統而不夠與時俱進,對新技術常抱著一種保守甚至抵觸的心態,所以,學生普遍顯得更為焦慮。

實際上,文科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從辯證的角度看,越是進入數字時代,人類越需要文科的滋養。數字時代社會節奏不斷加速,大多數人步伐變得更加匆忙,很難有時間停下來去滋養自己的心靈。因此,人類對文科的內在需求將是普遍增加的,因為文科具有滋養心靈、調適心理的功能。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重新審視文科的作用,要有超越性的思維。在數字時代,更加需要的是一種作為通識教育的文科,它不僅僅是滿足讀文科專業的學生需要,還要更好滿足所有大學生的需要。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在一個論壇上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他認為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將會帶來大量“工種”的消失,如果還用原來的分科形式去培養未來人才,我們的教育將面臨巨大挑戰。因此,他主張模糊文理之間的界限,擴大通識教育的范疇,尤其是要提高學生的藝術涵養、溝通交流能力等,而這些都更多來自文科素養。

2.推進新文科建設“突圍發展”

新文科建設的核心要義是立足新時代、回應新需求,但從目前的進展來看,還沒有突破原有學科建制思維的局限。要更好回應數字時代帶來的教育變局,新文科建設及其未來發展之路,還需更大的變革決心和更廣的學科視野,以內外交融的學科融合變革,推進新文科建設突圍發展。

首先,是推進文科內部的交融。文科內部的交叉融合本應是一個基本要求,但現實中很多大學卻做得不夠好。比如大學里文科類講座越來越多,但人文性和思想性都很強、適合不同學科的人都來聽的講座卻很少。多數文科講座往往過于注重學科的區分性以及實用性,專注于某個比較窄的研究領域。比如說筆者所在的教育學是一級學科,二級學科分為教育學原理、學前教育學、高等教育學、職業技術教育學、比較教育學……很多老師和學生都只是去聽自己所屬的二級學科的講座,對其他二級學科的講座常常不聞不問。即便是同一個學科內部二級學科的交融都很難,過度專業主義會使得文科建設越來越狹隘和固化。文科作為大眾通識教育的性質不但沒有被彰顯,甚至被有意無意地抑制了,學科交融就很難實現。

筆者所在的學校最近在舉行一個系列學術活動,叫“華師樂集”,就比較有文科內部學科交融的味道。活動由圖書館和音樂學院聯合舉辦,每期再邀請一所文科學院參加,用音樂結合其學科的特點和內容進行闡述,主打的是“閱讀+音樂”的跨學科美育項目。目前,該活動已經舉辦了好幾期,基本場場爆滿,不少學生早早去排隊。學生們都來自不同學科,但通過這個活動他們會感覺到,原來文科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真的可以做到以文化人,通過“閱讀+音樂+文科”,能夠更好連接心靈、溝通世界,實現一種跨界的交融,實現“1+1+1>3”的效果。

其次,是推進文科和理工科的交融。這種學科交融的跨度更大,必須對現有的辦學模式和管理機制做更大的突破,才能在實踐層面真正落地。比如現在大學都很重視本科教學評估和學科評估,但從評估的核心指標來看,都過于看重單一學科的特質,比如該學科認可的期刊發表、學生競賽、專業技能……這種方式對培養單一學科知識構成的專項人才當然是有效的,但反過來看卻不利于交叉學科的人才培養,而實際上,我國面臨“卡脖子”技術難題的領域往往都是需要交叉學科的融合和集成的,需要開放式創新的支撐。因此,未來大學人才培養要更加主動打破這些壁壘,要為學科交融提供更好的機制支撐,不以方便管理作為逃避變革的借口。最基本的,要為轉專業和選課提供更大的開放度和選擇權,讓學生可以根據興趣和特長,更為自主地在不同學科范式中獲得充分而全面的發展。從更深層面看,打破學科的概念,應將人才培養當作一個需要多學科交融的長期項目——文科更側重為其提供思維和情感,理工科更側重為其提供技術和方案,讓每一個身在其中的人都能更好地得到通識教育的浸潤。

最后,是推進文科和外部世界的交融。如今文科之所以常被詬病,主要是因為和社會較為脫節,所以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要走出象牙塔,和外部世界產生更為密切的互動和交融。筆者幾年前曾赴美國舊金山灣區調研高等教育集群發展情況,對其文科與社會發展互動的意識和機制頗有感觸。硅谷是舊金山灣區的標志,于是很多人會有一種刻板印象,以為在舊金山灣區的大學只是以培養工程師見長,讀其他專業就不好找工作。但事實并非如此,我們在當地訪問了不少文科學者和從業者,他們都很自豪地說,在硅谷工作絲毫沒有感受到被邊緣化。因為科技創新發展也需要大量的間接參與者,包括律師、會計師、項目指導師等。律師提供專業法律服務,以最大程度規避創業和進入市場的風險;會計師提供專業會計服務,有效監測成本與運營風險;投融資公司并非投錢了事,而是會提供項目指導師對項目的轉化進行專業指導,幫助公司存活和成長,將破產的風險降到最低。在這些工作中,文科生占據很大比例,他們提供專業性的鏈條式服務,能夠助推創新專業化并提高成功率,是當地生產力的重要貢獻者。

所以,一方面數字社會帶來的技術變革將會為文科提供更強的工具,而另一方面又因技術變革產生很多新的社會問題,需要文科參與其中并提出更加專業的解決方案。大學文科與外部世界是可以相得益彰的。當今是技術裂變與信息爆炸的時代,文科顯然不應也不可能“躲進小樓成一統”,但也應該保持必要的定力而非只是被裹挾前行。劍橋大學斯蒂芬 科利尼教授在《大學,有什么用?》一書中談到,幾乎每個時代的人都認為自己所處的時代變化迅猛,因此總會對當時高等教育的應變能力產生種種質疑。但從更長遠的歷史脈絡來看,人們也總會發現大學基本能伴隨時代轉型而進化,包括歷史最為悠久的文科。因為人類文明的進步從來都是科學進步與人文進步并舉的,大學不僅要培養學生成為有用之才,更要培養學生成為文明之人。文科在人類文明進步中從未缺位,也能伴隨著數字時代一路前行,再遇一路繁花。

(作者:陳先哲,系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

  • 相關閱讀
  • “教共體”奏響教育共富曲

    在當地百姓眼里,曾經的柳城中學何止塌陷,簡直要“涼”了——好學生流失到了市區學校,好老師也以相同的軌跡離開,沒有了優質生源和優秀教師,學校的總體成績越來越差,自然越來越難吸引好學生和好老師了。“這是一...

    時間:02-28
  • 隱于深山三十載,這位院士“大響”在祖國藍天!

    劉大響院士榮獲“首都敬業奉獻模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供圖日前召開的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航空動力專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劉大響獲評“首都敬業奉獻模范”。隱于青山深處三十載,從建...

    時間:02-28
  • “中國音·中國樂·中國年”2024新春系列活動收官

    人民網北京2月28日電 (記者郝孟佳)2024年春節期間,中國音樂學院全力推出“中國音·中國樂·中國年”品牌系列演出活動。活動包括4場現場音樂會演出、9場電視臺與網絡音樂會播出、6場公共文化服務演出和3地海外城市...

    時間:02-28
  • 中國留學人才發展基金會福州空天產業研究院成立

    簽約儀式現場。 中國留學人才發展基金會供圖 本報北京電(記者孫亞慧)近日,中國留學人才發展基金會福州空天產業研究院成立大會暨簽約儀式在京舉行。該研究院由中國留學人才發展基金會...

    時間:02-28
  • 高校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79.4萬件

    本報北京2月27日電(潘旭濤、楊林娜)國家知識產權局2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有關進展。高校和科研機構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專利轉化運用的重要力量。據介紹,截至...

    時間:02-28
  • 揚州大學實踐團隊入企調研增學識

    原標題:揚州大學實踐團隊  入企調研增學識圖為揚州大學“智造強國夢,訪企增學識”實踐團隊成員正在走訪企業。受訪者供圖“我們組織團隊成員按照調研提綱和調研表欄目,向企業相關負責人逐項問詢并記錄,重點了解...

    時間:02-28
  • 全國人大代表邵志豪:不忘育人初心 加強體系建設

    原標題:全國人大代表邵志豪:不忘育人初心 加強體系建設 2月24日晚6點,全國人大代表、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長邵志豪還沒有離開辦公室。他伏在案頭,在學校新學期開學方案上做好批注,又忙著修改要帶上全國兩會的...

    時間:02-28
  • 數字技術為中小學教育提供“工具箱”

    原標題:數字技術  為中小學教育提供“工具箱”“數字技術的發展為全球教育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正深刻改變著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形態。”在日前召開的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

    時間:02-28
  • 筑好暖心巢 引得鳳來棲

    原標題:筑好暖心巢 引得鳳來棲日前,《西南交通大學誠聘英才》等文章在該校師生的朋友圈頻繁“刷屏”。自2023年11月發布“求賢榜”以來,截至今年1月中旬,西南交通大學(以下簡稱西南交大)已收到簡歷1000余份。優...

    時間:02-28
  • 面向未來 穩步發展

    原標題:面向未來 穩步發展   2月24日至26日,2024(第一屆)原子級制造論壇在北京舉辦。論壇由南京大學、浙江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18家單位主辦,來自中國科學院、高校、行業主管部門...

    時間:02-28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青操色视频在线观看^_^| 做暧暧视频在线观看91| 亚洲奶白小受小鲜肉GV| 成人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成人国产精品秘 在线看| 狠狠色综合网久久久久久| 美脚丝袜一区三区| 歐美三級在綫永久視| 婷婷色一二三区波多野结衣| 一区二区三区一道本|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网站一91精品 | 91航空翘臀女神在线观看| 有码中文亚洲精品就去| 无码人妻中出不卡| 欧美日韩变态另类一区二区在线| 色五月婷婷二二|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AV | 大桥未久蜜芽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原创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 欧美 成 人 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喷潮| 久久伊人亚洲视频| 久久综合99re88久久爱|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情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欲| 北条麻妃视频网| 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久久视频| 日韩论坛网站免费观看| 日本免费黄色网络成人| 奇米第四色999| 精品香蕉99久久久久网站| 久久久这里只有精品9966| 久久免费特黄毛片b站| 国产九色视频电影院在线| 2015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视频免费巳一区二区三匚人四| 天天躁夜夜躁人人躁| 日韩在线不卡AV| 欧美日韩国产熟女另类重口味| 精品国产无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