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應嘗試借助資源置換等方式,逐步實現高校集中辦學。”21日,與讀者談到大學校區分散問題時,省教育廳副廳長宋承祥這樣回答。當天,宋承祥一行做客本報,就教育話題與讀者進行熱線互動,引讀者踴躍建言。
上午10點,熱線準時接通,教育廳副廳長宋承祥與基教處、招考院的兩位同事,分別通過熱線電話與讀者進行一對一溝通交流。學齡兒童入學問題、中考“指標生”政策、高考改革、高等院校發展等關系千家萬戶的教育話題,成為互動交流的最熱點。
棗莊市中區市民馮偉貞一向關心教育問題,打通熱線后,他連續向宋承祥提了4個建議。其中,他談及我省高等教育的整體發展水平認為,雖然我省的大學數量很大,但與國內規模差不多的城市,諸如南京、武漢等相比,我們身邊的高水平大學太少,與我省的整體發展水平存有差距。“你很內行啊。”宋承祥在溝通中說,我省的高等教育發展現狀,的確存有“山多峰少”的尷尬,近年來全省上下也一直在篤力改善這一點,爭取盡快扶持培養出多所高水平大學,滿足公眾對高等教育的期望。
宋承祥在與讀者交流時還談到,高等教育不僅是單學科知識的傳授,很重要的一點是大學校園文化的熏陶。他以師范院校舉例說,師范教育除了專業的學習,還應該涵蓋音、體、美等知識。但現在,一些學校設立校區過多,很多專業不能集中在一個校園里,非藝術類的學生可能就無法受到耳濡目染的藝術熏陶。在分散辦學實力、割裂校園文化氛圍的同時,“多校區”現象還大大增加了高校的辦學成本,今后應嘗試借助資源置換等方式,逐步實現高校集中辦學。據了解,目前已有高校在著手破題資源置換,籌備集中辦學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