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和伊朗都是閱兵較頻繁、閱兵名目較多的國家。伊朗的閱兵理由包括兩伊戰爭爆發紀念日(9月22日,基本每年都會舉行)、建軍節(4月18日,基本每年都會舉行)、伊斯蘭革命衛隊成立紀念日(5月5日,不定期舉行)等。朝鮮的閱兵理由更多。國慶(9月9日)、朝鮮停戰紀念日(7月27日)、領袖誕辰(金日成誕辰4月15日)、建黨紀念日(10月10日)等,都可能成為閱兵理由。
略有不同的是,朝鮮閱兵理由看似遠多于伊朗,但實際閱兵數量要少一些,這是因為大多數閱兵并非每年都辦,如國慶閱兵理論上“逢五逢十”,實際上要稍多些(最近3次為2008年、2011年和2013年,其中2008年和2013年分別為建國60和65周年),建黨紀念日和金日成誕辰則閱兵無定期(2005年和2010年分別舉行過建黨60周年、65周年閱兵,2012年舉行過金日成誕辰100周年閱兵)。只有朝鮮停戰紀念日閱兵近年來幾乎年年舉辦。
兩國閱兵地點都跟已故領導人有關,伊朗是霍梅尼廣場,朝鮮是金日成廣場。在廣場上,兩國閱兵都竭力展出威懾性武器。伊朗近期的幾次大閱兵,展出了各種尖端武器,甚至包括一些僅有樣機或模型的“架子武器”。朝鮮近年來幾次大閱兵同樣把最新、潛在對手最忌憚的彈道導彈,以及比較新式的坦克裝甲車輛、戰斗機拿到閱兵場上。
兩國閱兵都竭力展示“人的力量”。比如伊朗會展示諸如“摩托車爆破隊”一類并不先進但顯示勇猛作風的隊列,徒步參閱的軍人比例很高;朝鮮徒步方隊比例一直較大,“RPG方隊”更別具一格,近年來個別閱兵甚至以徒步軍人、工農赤衛隊等為主。兩國閱兵也多與大規模群眾集會同時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