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曾公開稱在伊拉克戰爭中投入了10多萬人的部隊,但實際上使用的人力遠不止這個數字,因為美軍把許多軍事任務都承包給了私人保安公司。冷戰后,美軍人數驟減30%,大批退伍軍人轉入民營部門。對政府來說,大搞軍事民間化好處多多:既可甩掉軍人包袱,又可保持地緣政治影響。于是,政府和商人一拍即合,軍人雇傭公司生意便紅紅火火地搞起來了。
在美國看來,使用素質較高、戰斗力較強的雇傭兵,既可以克服兵員不足的問題,又能避免因正規軍傷亡過多而招致廣泛批評。特別是雇傭兵的存在能為美國國防部節省一大筆開支,因為他們不需要國防部支付費用,一旦雇傭兵在伊拉克遭遇不測,五角大樓也不必為他們的家人支付保險金。
不過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大量特種兵為了錢紛紛退役加入私人保安公司,導致美軍特種部隊人才大量流失。美軍退伍軍人一直是私營保安公司招募雇員的首選,為數不多的退役特種兵更被視為雇傭兵市場上的“香餑餑”。和普通士兵相比,他們不僅精通各種先進裝備,外語水平和實戰經驗也更出眾,能更快地適應中東或其他地區的風土人情,因此美軍特種部隊成為私營保安公司“挖墻腳”的頭號受害者。
事實上,美國現役軍人的待遇已經相當不錯,除了數額可觀的收入外,在住房、子女就學和社會福利方面都有特殊優惠,但這仍然無法與暴利驚人的保安行業相提并論。如“黑水”這樣的大牌保安公司,其員工每天的收入就有上千美元。再加上民間企業內部相對“寬松”的管理制度,無怪乎眾多身懷絕技的美軍特種兵拋棄軍職,爭相加入雇傭兵隊伍。
有報道說,美國軍方已經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并向國會做了相關匯報,要求支持解決特種兵嚴重流失這一問題,否則,保持特種部隊的戰斗力將成為一個大問題。美國軍方已經出臺了一個“關鍵作戰能力保持”計劃,投入上億元巨資挽留那些行將離職的特種部隊老兵,希望能夠緩解人才流失的危機。其實,早知今日,又何必當初呢!
(作者孫曄飛 齊耘 單位:解放軍邊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