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國防部日前宣布,將構建覆蓋全境的非戰略反導系統,以應對日益嚴峻的空天安全威脅。作為未來空天防御體系的最新組成部分,非戰略反導系統將從防御區間、威脅源和攔截技術等層面與目前俄國家戰略反導系統進行互補,并與陸基“統一雷達場”、天基“統一航天系統”等預警系統完成閉環式體系運轉,構筑起俄羅斯空天安全防御的戰略屏障。
瞄向“非對稱”威脅源
俄方表示,非戰略反導系統主要防范對象為高超音速飛行器、非戰略導彈和無人機集群等目標。該系統以動態部署的S-400和完成試驗的S-500等多型機動式反導攔截系統為主要組成部分,配備先進的激光和超微波等新概念武器和電子戰裝備,布防區域為重要交通、金融和民生設施周邊。
從防御功能來看,該系統是俄方周密分析空天防御短板和潛在威脅后作出的戰略性調整,將美國等西方國家持續推進的“全球快速打擊”和無人機“蜂群”攻擊等“非對稱”軍事能力列為防御重點。據悉,S-400、S-500及“鎧甲”-S彈炮合一系統可對距離400千米內、高度0.01~35千米的彈道和空氣動力目標實施有效攔截,對速度10馬赫的高超音速飛行器進行毀傷。該系統倡議者、俄航天兵司令戈洛夫科上將表示,“俄羅斯組建非戰略反導系統,可有效回應對手利用高超音速武器發動的戰略閃擊”。
在敘利亞戰場日益成熟的反無人機“蜂群”戰術,將為該系統的全面運轉提供實戰參照。俄軍主要采取電火一體的反無人機防空作戰理念,除S-400、“道爾”-M等多梯次防空攔截火力網外,以“莫斯科”-1、“居民”“克拉蘇哈”和“汽車場”為代表的軟殺傷鏈可對150千米內的威脅目標實施通信鏈路和信道干擾,并通過激光、微波武器對30至50千米范圍內無人機目標進行低成本毀傷。
空天防御趨向閉環
俄空天軍司令蘇羅維金介紹稱,未來非戰略反導系統將與戰略反導系統實現“無縫對接”、綜合用兵,以“體系”對抗確保國家安全,反制對手技術威脅。
除組建非戰略反導系統外,俄羅斯還于近期完成3座“沃羅涅日”陸基戰略預警雷達的戰斗值勤,標志著由4型11座雷達站組成的陸基“統一雷達場”已實現全境部署,其與天基“統一航天系統”、A-135戰略反導預警系統共同構成空天預警三梯隊布勢,可對距離6800千米、高度4萬千米以內可疑目標進行預警。
俄組建非戰略反導系統也將補強低空防御和對高超音速目標的多層攔截能力。按照俄方設想,2025年前完成非戰略反導系統部署工作,屆時,同步建成覆蓋全境的低空超低空探測網,對各類低空或非戰略目標的襲擊預警效能將優于6分鐘,對敵高超音速突防將3秒內完成預警,并采用空天一體、電火一體、信火一體的作戰方式,形成高中低三梯隊攔截網,攔截成功率將接近70%。
外媒評論稱,面對美國等西方國家加緊推進新一代戰機列裝、加快“全球快速打擊”能力建設、發展戰術級無人作戰概念等舉措,俄通過空天防御力量的整體運用,以確保對美有效因應,進一步抵消美軍技術優勢。同時,俄加大對S-400等防空武器的“曝光率”,也是推動防空武器出口的策略舉動。(毛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