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標書”擷取日據時期報紙的“第八聯隊”開隊內容(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臺陸軍屏東傘兵營區在公共藝術招標公告上,竟然要求必須納入當年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在屏東機場成立的日本陸軍第八飛行聯隊(以下稱“第八聯隊”)的意象。殊不知,這支部隊正是1930年“霧社事件”中以毒氣彈屠殺抗日原住民的劊子手。28日,島內痛批蔡英文當局“媚日無極限”。
花大錢紀念“皇軍”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28日報道,臺“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空降訓練中心”屏東大武營區即將搬遷,遷至與屏東空軍基地相鄰的“大圣西營區”。搬遷項目計劃斥資755萬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169萬元)設置公共藝術園區,其招標書中納入“航空史脈絡下的屏東”以及“第八聯隊”的背景信息。招標書稱,當年“第八聯隊”在屏東開隊“對官方民間都是一件大事”,還選取當年日本殖民時期的臺灣報紙《臺灣日日新報》,說該報以“將近全版版面”報道“第八聯隊”開隊,還提及開隊儀式“堪稱盛況空前”等字眼。《聯合晚報》認為,臺軍是希望借由日本航空兵使用屏東機場的過往,“凸顯屏東特殊的航空地位”,然而對于“第八聯隊”手上沾滿原住民的鮮血,招標書上卻只字未提。
日本臺灣航空史專家大竹文輔曾在1939年的文章提到,日本陸軍第八聯隊在1930年10月27日爆發“霧社事件”后,前后派遣4架飛機,對事件發生區域進行大規模偵察與轟炸,自當年10月28日轟炸開始,到當年11月21日飛行部隊撤退為止,“使用瓦斯彈等各式炸彈,投彈近千枚”。相關情節曾出現在電影《賽德克·巴萊》中。東華大學學者陳張培倫稱,當時投彈轟炸直接造成137名族人死亡。
前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特別整理出“第八聯隊”的劣跡:屠殺臺灣原住民后,自1937年9月起,全面轟炸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和廣東;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全面攻擊菲律賓和東南亞,摧毀麥克阿瑟的戰斗機隊,麥克阿瑟落荒而逃;1944年10月遭美軍重創,次年4月幾乎被美軍殲滅。蔡正元質疑,蔡英文不敢設立“慰安婦”紀念館,卻要花大錢紀念日本“皇軍”,“這證實蔡英文正在努力使國軍皇軍化”。
引發島內公憤
臺軍方的做法在島內引發一片憤慨。“立委”孔文吉28日稱,這種日本殖民政府對原住民殘暴虐殺的歷史為什么要保留紀念,作為一個賽德克族人,他堅決反對。“立委”廖國棟稱,國軍在二戰中擊退日本侵略者,怎么會以緬懷的方式紀念日本軍國主義的事跡,“媚日無極限的做法,讓人無法茍同”,相關預算他會提案刪除。他還說,蔡英文當局上臺后,對于日本殖民時期的遺物極盡保護之能事,卻以“轉型正義”為名拆除兩蔣時期留下來的歷史產物,“同樣是歷史,卻有不同待遇,顯示蔡政府對于轉型正義的兩套標準,太過于明顯的操作”。前“總統府副秘書長”羅智強28日質疑稱,大家都知道蔡英文的父親曾經到“滿洲國”學修飛機,難道因為這樣,就要紀念日本的空軍部隊,“蔡英文,你是日本兒太郎嗎?……蔡英文是怕大家不知道,屠殺原住民的日本空軍和你們蔡家的關系?”
臺“國家政策基金會外交國防組”召集人林郁方批評稱,主政者恣意踐踏和篡改歷史,“把殖民帝國變祖國,侵略者當成英雄”,如今居然連軍方也被這股風潮污染。他點名身為原住民的臺“行政院”發言人谷辣斯·尤達卡,“對于類似行為有什么看法?”
病態心理由來已久
針對爭議,陸軍“航特部”28日回應稱,新建大圣西營區為屏東機場的一部分,專責傘兵訓練,公共藝術設置會“發揚中華民國傘兵,忠義彪悍、勇猛頑強等精神”“對于各界指教與建議均表尊重及感謝,絕不會采用傷害族群和諧的提案內容及納入公共藝術內涵”。
臺軍紀念日軍的荒謬心態由來已久。早在20多年前,李登輝搭乘閱兵禮車檢閱陸軍聯兵旅成軍時,臺陸軍當時播放的就是日本海軍知名的“軍艦進行曲”,之后陸軍還阻撓媒體報道。事件公開后,臺軍方只是懲處播放日本軍歌的低級軍官了事。2016年11月,蔡英文上任半年時出席高雄市政府舉辦的“追思紀念臺籍老兵秋祭”活動。而她紀念的“臺籍老兵”,其實大部分是二戰時的日本兵。今年9月島內又爆出琉球的“臺灣之塔”落成,這是為二戰“沖繩戰役”時戰死的臺灣人慰靈所建,碑文寫著“當年日臺戰士皆為同胞、生死與共、榮辱同擔”。而“臺灣之塔”題字的落款人正是蔡英文。
大陸國臺辦曾就此表示,任何堅持“臺獨”史觀、罔顧歷史事實、企圖美化日本對臺灣殖民統治、企圖為日本軍國主義者侵略罪行辯解的言論,都必將遭到兩岸同胞的一致譴責。《聯合晚報》28日評論稱,民進黨當局高舉“轉型正義”的大旗,卻無視原住民聲聲呼喚重視他們過去的悲慘遭遇。這不只是“國防部”、陸軍缺乏同理心,對歷史無知,更透露民進黨當局說一套做一套的偽善。文章還說,官員不知史、不識史,就會缺乏思想深度與同情,當局整天追討“轉型正義”,卻又通過公共藝術展示紀念屠殺臺灣原住民的日軍部隊,“這個轉型正義看來只是打陀螺,轉轉轉,瞎轉到暈頭轉向,也不知歷史的真相到底如何”。(張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