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北極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便利的海運航道日益成為全世界關注的重點,各國都加大了對北極的爭奪力度。俄羅斯作為傳統北極國家,更是提出“重返北極”的戰略構想,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戰略決策,并持續在北極地區積極開展活動,強勢將北極納入自身勢力范圍。
制定北極戰略
對于俄羅斯來講,北極的戰略位置和地緣政治意義舉足輕重。為維護北極地區的國家利益,俄羅斯于2008年、2013年和2014年分別發布了《2020年前俄羅斯聯邦北極地區國家政策原則及遠景規劃》、《2020年前俄羅斯聯邦北極地區發展和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和《2020年前俄羅斯聯邦北極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國家綱要》。這3份文件,構建起俄羅斯北極戰略的基本框架。其中明確,俄羅斯在北極地區的國家利益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作為保障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資源基地;二是保持北極地區作為和平與合作的區域;三是保持北極地區獨特的生態系統;四是使用北冰洋航道,將其作為俄羅斯聯邦在北極地區的國家交通運輸干線。
目前,俄羅斯已將北極戰略納入國家安全戰略體系,在《俄羅斯聯邦國家安全戰略》和《俄羅斯聯邦海洋學說》中,捍衛北極安全已經成為俄羅斯國家安全戰略的重點。
強化北極軍事部署
蘇聯解體后,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持續對俄進行戰略擠壓,北約“東擴”已逼近俄邊境。美國不僅在俄周邊部署反導系統,近期又擬退出《中導條約》,俄面臨的安全壓力不斷增大。俄羅斯實施北極戰略的目的之一,就是在北部方向建立新的戰略支點,以有效增加戰略縱深、擴大戰略回旋空間。然而,俄羅斯在北極地區的安全形勢也不容樂觀。2018年7月,美前國防部長馬蒂斯宣稱,美國應當把北極博弈帶上新高度,或將在北極地區增派海岸警衛隊。10月,美軍“杜魯門”號航母編隊駛入北極圈內的挪威海,準備參加北約“三叉戟接點”演習。這是美軍航母時隔27年后再次在北極圈內行動。在戰略空間受到擠壓的大背景下,美國又在北極圈內有所動作,這不能不引起俄羅斯的高度警惕。
為有效應對北極地區的威脅與挑戰,俄羅斯高度重視運用軍事手段,不斷加大軍事部署力度。2014年底,俄組建北方艦隊聯合戰略司令部,負責北極地區的防務與安全,在北極地區修建和恢復多個軍事基地,舉行一系列軍事演習,并部署“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和“亞爾斯-24”洲際彈道導彈。自2018年以來,俄羅斯進一步加大北極軍事部署與活動的力度。俄空天軍圖-160戰略轟炸機、圖-95MS戰略轟炸機先后在北極地區實施巡邏飛行,并部署專為北極地區開發的“道爾-M2DT”系列防空導彈以加強防空力量。俄北方艦隊在北極地區進行“棱堡”岸基反艦導彈系統綜合演練,成功發射“縞瑪瑙”超音速反艦巡航導彈。俄強化在北極的軍事部署,既是對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俄圍堵政策的有力威懾,也是開發利用北極資源、維護地緣戰略安全的可靠保證。
北極戰略對于俄羅斯未來發展至關重要,但在實施中面臨資金、勞動力、技術等多方面因素制約。因此,加強多邊合作交流,以合作開發的方式吸引國外資金、人力和技術投入成為俄實施北極戰略的必由之路。俄羅斯將合作對象國由傳統北極國家拓展到北極域外國家,與中國、韓國、日本、印度等國陸續開展合作,共同實施基礎設施建設,聯合開發北極資源。俄羅斯與法國、日本、中國聯合實施的“北極液化天然氣2號項目”已經展開。(翟東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