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的“重型武裝直升機”設想圖
近日,土耳其國防工業局與該國航空工業公司正式簽訂合同,研制一款全新“重型武裝直升機”,并計劃原型機將于2024年首飛。分析認為,該機若研制成功,將成為繼AH-64“阿帕奇”、米-28“浩劫”、卡-52“短唇鱷”等機型之后又一款重型武裝直升機,意義非凡。不過,考慮到重型武裝直升機的研制難度,土耳其這一“知難而上”的研制計劃能否順利推進,還很難說。
據土耳其航空工業公司介紹,目前在土耳其軍隊服役的T129武裝直升機是一款起飛重量5噸的輕型武裝直升機。早在新項目處于醞釀階段,該公司曾設想在T129武裝直升機的基礎上進行升級,得到一款起飛重量為6至7噸左右的中型武裝直升機,滿足土軍方需求。但后者希望獲得一款起飛重量為10噸的重型武裝直升機,這意味著必須放棄升級思路,研制全新的機體和更大功率的發動機。不過這一決定被認為是合理的,原因在于T129輕型直升機起飛重量太輕,對武器裝備掛載等有很大限制,更重要的是該機的現代化升級潛力不大。因此,綜合考慮之下,雙方認為有必要抓緊土耳其國產重型直升機的研制。
目前,土耳其新型“重型武裝直升機”的性能對外披露較少,該機起飛重量將達10噸,有效載荷1200千克以上,未來將配備30毫米機關炮。而土耳其在該機研制方面存在三大困擾。
一是總體設計。從土耳其公布的設想圖看,該機仍然是T129輕型直升機的放大型。可以肯定的是,未來定型后的樣機將有較大不同,但在缺乏外界技術支持的情況下,土耳其自行設計出一款全新武裝直升機的挑戰很大。
二是發動機。以土耳其在航空發動機方面的研發能力看,短期內不大可能研制出適合重型武裝直升機使用的發動機。另外,從美俄的重型武裝直升機研發路徑看,無論是“阿帕奇”系列直升機,還是米-28和卡-50/52直升機,其研制和服役時間均比配套動力裝置晚10年以上,這就避免了研制中出現因為動力裝置技術不足而被“卡脖子”的現象。反過來,如果是兩者同時立項研制,很可能會因為研制風險太大而面臨進度嚴重拖延的局面。由此看來,未來為加快研制進度,不排除土耳其購買他國成熟動力系統的可能性。
三是費效比。研發重型武裝直升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土耳其選擇自行研制的風險極大,而目前國際上有成熟型號可以選擇,到底是從頭研制一款國產機,還是選擇國際市場上的成熟產品,將會是該項目在下一步評估中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相關鏈接
武裝直升機的“輕重”之爭
武裝直升機又稱攻擊直升機,是一種用于進攻作戰的軍用直升機,主要用于攻擊地面目標,如步兵、裝甲車輛和建筑,可攜帶機關炮、機槍、火箭彈以及反坦克導彈、空對空導彈等。武裝直升機的發展之初,曾經出現過“重武直”和“輕武直”兩種發展思路。
“重武直” 的典型代表是美國的“阿帕奇”、蘇聯的米-28“浩劫”和卡-50“黑鯊”,三者起飛重量分別是10.4噸、12.4噸、10.8噸,均能夠攜帶30毫米機關炮、重型反坦克導彈和大容量火箭彈發射巢,擁有優良的裝甲防護能力,能夠抵擋23毫米高炮炮彈的直接打擊,電子設備也更完善。“輕武直”的代表是美國“眼鏡蛇”武裝直升機、歐洲“小羚羊”武裝直升機等。前者是一種專用武裝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4.5噸,可攜帶一定量導彈、火箭彈武器,發展較成熟。后者是在輕型通用直升機基礎上加裝反坦克導彈,最大起飛重量2~2.5噸左右。
不難看出,直升機的起飛重量決定掛載武器和裝甲厚度。“重武直”無論是武器掛載量還是任務多樣性方面都更強,且有較大升級余度,但缺點是目標較大,飛行性能稍弱。“輕武直”則不具備這一優勢。
歐洲國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走“輕武直”發展道路。上世紀80年代以來,法德合作推出的“虎”式武裝直升機和意大利“貓鼬”武裝直升機是典型代表。“輕武直”的缺點在這兩種直升機上體現較明顯,包括武器搭載少(特別是無法搭載重型導彈武器、機關炮),升級潛力小等。從這幾年國際軍貿市場看,“重武直”越來越受各國歡迎。(王笑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