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軍部隊強烈地意識到,原地不動的“陣地戰”已經無法適應現代戰爭,要想贏得戰爭主動權,必須提高部隊遠距離跨區機動作戰能力。為此,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他們開始了夜間發射的嘗試,不分地域、不分時間、不分條件的各種導彈發射訓練全面展開,一支支導彈勁旅開始奔襲于千里疆土之間。
如今,他們通過科學組織導彈連續測試、導彈快速轉載等課目訓練,不管是在崇山峻嶺還是大漠戈壁,發射車拉起導彈就可以在簡易路上跑,到發射點位后,支起架子就可以打,真正實現了全方位突擊。
“導彈自動化測試系統”的研制成功,使我國測試技術一步跨入世界先進行列;“大型指揮自動化系統”的研制成功,標志著我戰略導彈部隊的“中軍帳”日趨現代化;“戰略導彈訓練模擬系統”等系列成果的誕生,使部隊的訓練手段由過去自制簡陋器材,發展到充分運用現代技術進行全武器系統訓練模擬仿真;“作戰陣地人員生存保障”系列成果的應用,對提高戰略導彈部隊反擊作戰能力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時至今日,我國戰略導彈已具備全天候機動和隨機發射能力,火箭軍團的無敵鐵拳,隨時可以給來犯之敵以致命回擊。
從“液體型號”到“固液并存”,從“概略瞄準”到“有效毀傷”,我戰略導彈部隊核常兼備,雷霆萬鈞——
誓言無華 劍氣如虹
戈壁荒原,沙塵蔽日。由某“百發百中”新型戰略導彈部隊組織的一場實戰化對抗演練硝煙正濃。
反情報偵察、抗電子干擾、破網絡攻擊……面對不良天候和“信息化藍軍”的高技術襲擾,該新型導彈旅隱蔽實施作戰準備、突然發起火力突擊、快速實施波次轉換,以一次次精確的發射再次證明,我戰略導彈部隊復雜條件下導彈突擊能力已實現新的跨越。
揚眉劍出鞘,揮戈驚寰宇!火箭軍機關有關部門領導欣喜地告訴記者,近10年來他們發射的導彈,成功率越來越高,發射精度越來越高,有效毀傷率越來越高,外國媒體稱中國導彈具有“點穴”之功。
導彈發射程序繁瑣、條件苛刻,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如何使導彈發射從“液體型號”到“固液并存”,從“概略瞄準”變成“精確打擊”“有效毀傷”?
進入20世紀90年代,戰略導彈部隊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1991年,第一支新型導彈部隊組建,官兵用自己的探索與創造,實現了“當年接裝,當年訓練,當年發射成功”的目標。新型導彈部隊橫空出世,標志著戰略導彈部隊形成核常兼備、近中遠和洲際導彈齊備的武器系列,成為能夠對敵實施自衛核反擊和縱深常規打擊的戰略力量。
1995年仲夏,經戰略導彈部隊工程部隊數萬官兵艱苦奮斗、浴血奮戰,一批批不同型號、不同發射方式、不同作戰樣式且能打、能防、能貯存、能指揮、能生活的現代化導彈陣地全面竣工,使戰略導彈部隊威懾和實戰能力達到了新的水平。
今朝長纓在手,敢縛出海蛟龍。1996年3月,在我國東南沿海舉行的那次規模宏大的軍事演習中,驚雷撼動大地,閃電劃破長空,一枚枚導彈呼嘯著飛向預定目標……顯示了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展示了火箭軍的軍事打擊能力。
從戈壁高原到塞外山谷,從深山密林到荒野大漠,復雜地域淬火成鋼。如今,從單一型號到多種型號,從“概略瞄準”變成“精確打擊”“有效毀傷”,我戰略導彈部隊一支支導彈勁旅征戰南北,馳騁東西,在一次次錘煉中羽翼更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