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戰區 創作者:李連軍 王留杰 講述者:史明游 陳 斌
1、山城重慶盛夏的夜晚,潮濕悶熱。郊區小山村里,燈火闌珊,炊煙裊裊。
休假在家的女兵鄒興越站在灶臺前,“滋啦啦”爆炒著鮮紅的朝天椒。
這幾天,鄒興越勤快得讓媽媽有些心疼,一日三餐,屋里屋外,她眼里有干不完的活。
“3年不見,閨女長大了,懂事了。”媽媽欣慰倒是欣慰,就是納悶:大熱天的閨女始終穿著一件長袖襯衣。一問,還總說,“怕曬黑呀!”
“酸菜魚出鍋啦!”晚上7點40分,鄒興越把菜端上餐桌時,發現媽媽緊盯著電視機屏幕,眼里正涌出淚花……
2、悶熱的天氣持續到了夜里12點。俱樂部里,鄒興越蹲在地板上,正在練習線頭接續,汗水吧嗒吧嗒地往下掉。
“開始!”她給自己下了個口令,手上尖嘴鉗精準地剪下兩條被覆線的絕緣層,飛快地連接成一個丁字結。
“86秒13。”比上一輪快了近1秒,鄒興越在紙上記錄下成績。這是今晚練習的第86次,她的目標是100次。
2天前,晚點名時,指導員楊雨鋒宣布了一個消息:今年,上級將首次組織女兵通信專業千米綜合作業比武。
“我要參加!”隊伍解散后,鄒興越急匆匆地找到指導員。
“你確定要參加嗎?”“這是訓練大綱,你先看看再做決定!”
千米綜合作業要在1000米的距離上連續通過獨木橋、模擬彈坑、塹壕、高墻等8個障礙物,完成通信線路的接續、架設和固定等任務,大綱里只規定了男兵的訓練標準和內容,對女兵來說頂多算是選訓內容。
這一夜,鄒興越翻來覆去睡不著。咱來當兵不就是向往硝煙彌漫、血與火的軍旅生活么?如果能參加這次比武,也沒白當一回兵!
第二天,鄒興越和另外2名女兵加入了集訓隊——集訓隊里有來自數個單位的24名女兵。
8月的豫北,進入了燒烤模式,站在訓練場上,鄒興越能感到體內的水分在不停地蒸發。
教練讓隊員們逐個障礙體會練習。第一個障礙就是2米高的高板墻,一腳蹬在高板上,一滑,鄒興越直直撞了上去,“咣”的一聲,她數秒鐘愣是沒喘過氣來,額頭撞出了血印子。
一輪體會練習下來,鄒興越沒有一個障礙能順利通過,手臂、小腿被撞得青一塊紫一塊。
3天的訓練,先后有8名女兵退出了集訓隊。這時,楊指導員打來電話。
“不行就放棄吧!”
“不,既然來了就要堅持到底,我想我能行!”
3、鄒興越首要面對的是突破那8個障礙。
從那天開始,每天訓練都會受傷,集訓隊衛生所里,這個女兵領取的創可貼最多。
集訓隊只有一個障礙場地,為了有充足的訓練時間,鄒興越放棄了午休,這期間沒人來搶場地。
一捆被覆線,披掛上單兵戰斗裝具,上衣口袋里,裝著一打子創可貼,障礙場成了鄒興越的專場。
一星期后,鄒興越終于能夠獨立通過所有障礙,但她發現,通過每一個障礙,需要技巧,更需要力量,這恰恰是自己的短板。
她找來啞鈴、杠鈴,每天清晨早起半小時,100個蹲起、100個俯臥撐、100個啞鈴擴胸,晚上同樣加練,線頭接續,一遍又一遍。練著練著就到深夜……十幾天時間,小臂粗了一大圈。
周末,集訓隊給隊員半天時間外出購物。鄒興越翻出自己心儀的連衣裙,大臂竟然穿不過去袖口,一用力,袖口“刺啦”一下撐開一道口子。
“你們去吧,幫我帶些洗漱用具就行。”轉身,鄒興越返回宿舍,從床下拿出啞鈴,又練起來。
轉眼,集訓隊組建20天了,很快就到了正式比賽的日子。
鄒興越帶傷參賽,集訓那些天,總是舊傷好了又添新疤。擔心障礙物會撕開舊疤痕,鄒興越用醫用膠布,把傷疤纏了一層又一層。
千米綜合作業的賽場上,鄒興越用時13分30秒,打破了男兵的紀錄,以第一名的成績脫穎而出,成功選拔參加上級組織的比武參賽隊。
4、……母親目不轉睛地看著電視。那個女兵真夠虎的,背負著2盤被覆線,其中一個纏線盤哧哧的放著線,跑到2米高的高板墻面前,猛然加快速度,腳蹬手攀,利索地攀越過去,木板上,留下兩道鮮紅的血印子。那是鄒興越通過前一個障礙時受的傷,兩條手臂被擦破了皮,鮮血直流,木板的紋路貪婪地吮吸著猩紅的血水……電視上正在播放的是女兵通信專業比武紀實。那次比武,鄒興越奪得了有線兵千米綜合作業的冠軍,創下了所在原軍區的紀錄,首長親自為她頒發獎杯。
“娃,這是吃了多少苦啊!”母親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竟哽咽起來。
“閨女,快來,給媽媽看看你的胳膊。”一把拉過女兒,卷起袖口,一道黑色的痂從袖口探出來,在鄒興越的手臂上那樣突兀,像是夜色下大山縱橫的溝壑一樣森然。
酸菜魚的一股香味火辣辣地撕裂了嗅覺,從鼻腔沖破了媽媽的淚腺。
電視上,女兵胸前那枚金黃的獎牌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的光彩,女兵嘴角上揚,堅定地望著遠處的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