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媒體報道,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哈里斯近日向韓方建議,在韓國近海部署“朱姆沃爾特”號驅逐艦,該艦可在濟州島或鎮海海軍基地附近海域執勤。
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是美國海軍打造的新一代驅逐艦,從美國的對華政策趨勢看,除了“亞太再平衡”戰略的穩步推進,美國正著手實施“第三次抵消”戰略,在不遠的將來,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出現在中國周邊海域是一個高概率事件,這也必將對我周邊安全環境產生重要影響。
發展背景
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是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驅逐艦,計劃建造3艘,其首艦“朱姆沃爾特”號于2016年10月15日正式服役,另有兩艘在建。這級集當代多種頂尖造艦技術于一身的“科幻戰艦”的發展,是冷戰結束后特殊歷史時期的產物。
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蘇聯解體,美國海軍在大洋制海權上面臨的威脅急劇降低,但是地區性沖突卻與日俱增。美國海軍的戰略重心便從冷戰中的大洋海戰,逐漸演變成向陸地的武力投送,以應付紛紛擾擾的地區性沖突。
1992年9月,美國海軍部長、美國海軍作戰部長與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共同頒布“由海向陸”的戰略白皮書,明確把針對沿岸目標投送武力、控制沿海以及內陸通往海洋戰略要道作為未來海軍運用的主要考慮。
根據新的形勢,美國海軍隨后提出“21世紀水面艦艇”計劃,以發展適應21世紀作戰需要的多種水面艦艇,并規劃新世紀美國海軍艦隊的兵力結構。作為“21世紀水面艦艇”計劃的子項目之一,代號“DD-21”的新一代驅逐艦相關研究工作也正式啟動,其目標是進一步完備水面艦艇的對陸攻擊、對岸火力壓制等能力,并提高隱身性和探測能力,以更好地滿足“由海向陸”的任務要求。
在最初的研制構想提出后,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先后采用DD-21、DD(X)等不同的項目代號,在20余年里歷經立項論證、方案選擇、技術開發與裝備建造4個重要階段。
作為美國海軍針對冷戰后“由海向陸”戰略轉型、側重對陸攻擊需求而發展的多功能驅逐艦,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在啟動之初就把近海隱身機動性能與火力支援能力作為優先考慮的能力要求。美國海軍還希望借此研發和應用21世紀水面艦艇創新技術群,確保技術優勢和能力優勢。1998年,美國國防采辦委員會批準項目正式立項。
美國海軍在方案選擇階段,創新性地組成“金隊”與“藍隊”兩支競爭團隊,每支團隊由總體承包商與系統承包商組成,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系統整合方面的困難。美國海軍只負責制訂基本需求、設計指標,由競爭團隊開展設計競爭。2002年,經過審查比較,美國海軍宣布英格爾斯船廠與雷聲系統公司組成的“金隊”在競爭中勝出,承擔該項目的后續研發工作。
由于大量創新技術集中上艦,美國海軍開展了完整的演示驗證,要求承包商在海軍主導下建立雙波段雷達、集成復合上層建筑等十大工程驗證模型。雖然部分技術由于過于先進,其工程驗證模型出現研制超期、成本大漲等問題,但美國海軍仍持續、穩定地向各系統承包商投入資金,共同解決技術問題,確保開工建造前,相關先進技術達到成熟度要求。到2005年年底,該項目全部工程開發模型完成技術審查。
此外,美國海軍在該級驅逐艦發展中采用模塊化的建造策略,并首次實現超大模塊建造。2009年2月,首艦“朱姆沃爾特”號開始模塊建造。2011年10月建成美國海軍有史以來最大的艦船模塊,重達4000噸,同年11月鋪設龍骨時,該艦建造已完成超過60%。由于模塊化建造方法具有靈活性、適應性以及冗余度設計,美國海軍在建造階段可以對其關鍵系統進行微調。
性能特點
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長186米,寬24.6米,吃水8.4米,標準排水量15995噸,最大航速30節。由于該級艦大量采用新技術、新系統,整體性能有了很大提升。
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綜合應用外形隱身、隱身材料等措施達成了良好的隱身效果,具體包括:采用具有良好隱身效果的內傾穿浪單體船型,還首次采用復合材料建造集成上層建筑,將各類天線整合為塔狀封閉桅桿。它的艦炮采用外形隱身設計,并涂敷有雷達吸波材料,艦面無舾裝設備,全部隱藏于艦體或甲板以下。雖然該級艦噸位超出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約40%,但雷達反射面積僅有約200平方米,是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的1/50。
它還首次應用綜合電力系統,滿足驅逐艦遠離本土跨洋機動作戰的要求。美國海軍通過與英國合作研制,首次在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上應用綜合電力系統。該系統由發電、配電、變電、推進、監控/管理5個模塊組成。全電系統的應用極大改善了艦艇的隱身性、機動性、生存能力、可靠性和經濟性,使其成為美國海軍第一個“全電氣化”大型主戰裝備。
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安裝的MK-57先進垂直發射裝置是美國海軍首部采用開放式結構設計的導彈發射裝置,可發射多種導彈武器系統,能夠有效地適應目前和未來的導彈武器,并與全艦計算環境相兼容。為滿足對陸火力支援能力要求,美國海軍還研制出射程116公里的155毫米先進艦炮系統,可發射遠程對陸攻擊彈藥、對海攻擊制導彈藥以及經過改進的常規彈道榴彈等。
針對現役水面艦艇AN/SPY-1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對低空目標探測能力較弱等缺陷,美國海軍全新研制出雙波段雷達,包括X波段的SPY-3多功能雷達與S波段SPY-4廣域搜索雷達,雖然最終僅保留了SPY-3雷達,但其對高超音速、掠海飛行的隱身巡航導彈具備很強的早期探測能力。通過將多模式拖曳陣聲吶、艦殼雙頻聲吶、機載吊放聲吶等數據傳感裝置以及軟硬件采用開放式系統架構集成,該級艦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綜合水下戰系統。
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還首次應用由網格化計算機構成的高性能分布式實時全艦計算環境,實現艦船上各系統之間的集成,極大推動艦載系統的模塊化、構件化,實現艦船武器跨系統、跨平臺甚至跨領域的協同與互操作。同時,該級艦將人作為系統的組成部分,注重人與系統一體化設計,最大限度減輕人員工作負擔,減少艦員數量。
爭議頗多
由于集群式應用各種先進技術,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成為廣受關注的“明星戰艦”。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級艦也是近20年來美國海軍爭議最大的主戰裝備之一。
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的運用立足于己方的制海權優勢。但不幸的是,近年來,隨著中國、俄羅斯等國海軍的快速發展,美國海軍再也不可能像冷戰結束后那樣輕易掌握世界海洋的制海權了。面對中、俄這樣有著很強海上、空中、水下等綜合作戰能力的對手,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的角色頗為尷尬:若利用自身技術優勢“單兵突前”,就面臨著極大的被消滅的危險;若放低身段,力求融入以航母為核心的作戰體系,又不是為此設計,實踐起來困難重重。這個問題令美國海軍頗為頭疼。
根據美國海軍的數據,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項目研發費用將近100億美元,首艦購置費約35億美元,3艘艦的平均研發和采購成本約為70億美元。毫無疑問,這級艦是美國海軍現役艦艇中除航空母艦外最金貴的一型裝備。如此高昂的價格令一向財大氣粗的美國海軍都感到難以承受,再加上使命定位不明確,使這級艦的采購數量一降再降,最終從10艘削減到3艘。從目前的情況看,由于經費投入大、可能的產出低,美國海軍在放棄這級艦的后續建造上已基本達成共識。
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通過大量先進技術的突破,實現了裝備能力和技術水平的整體躍升,這將對未來一個時期水面艦艇的發展起到引領作用。但與此同時,大量新技術的集中應用必然會帶來一定風險。從裝備使用情況看,入役短短幾個月,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就頻發海水滲漏、動力系統故障等技術問題,進一步加劇了人們的擔憂。設計圖紙上的各項高性能能否真正落到實處,成為檢驗這級艦最終成敗的重要尺度。
四大影響
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是美國海軍全力打造的新一代驅逐艦,一旦部署在中國周邊,將從四個方面對我們的安全環境產生重要影響。
第一,這將給亞太地區安全帶來新的不穩定因素。作為一型最新、最強的明星戰艦,美國海軍計劃在2020年前將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部署到“印度洋-亞洲-太平洋”地區,考慮到該級艦采用了大量的創新性技術,并具有先進的探測能力和強大的綜合作戰能力,必將在亞太地區引起較大反響,給地區穩定帶來不確定性。其一旦進入韓、日等美國盟國基地部署,將能產生一定的轟動效果,起到展示美國海軍實力、為各個盟友撐腰打氣的作用。
第二,將對我近海防御體系構成新的挑戰。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使用了大量新概念、新技術裝備,這會使我們面臨大型水面艦艇的隱蔽突襲和高強度精確打擊風險,對我近海防御體系構成新的挑戰,進一步壓迫我們的戰略安全空間,使得解決周邊海上問題變得更加復雜。
第三,將引發亞太地區新一輪軍備競賽。美國海軍深刻認識到,掌握裝備技術優勢對獲取裝備能力優勢的重要性。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首次在美國海軍大型艦艇上應用綜合電力推進、舷側垂直發射系統等跨代技術。同時,可滿足未來電磁軌道炮、高能激光武器等新概念武器上艦的條件,未來這些裝備技術一旦成熟,就能夠快速裝備上艦。通過該級艦的研制建造,將有力地推動上述跨代技術走向成熟,并廣泛應用于美國海軍新型艦艇裝備。為有效制衡對手,亞太有關國家也必將加大投入,加快裝備技術的研發。
第四,將進一步推進我們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建設。為有效維護國家安全和世界和平,我們將努力抓住世界新一輪技術變革的歷史機遇期,堅持需求牽引、創新驅動,實現裝備技術的“彎道超車”,加快提升自身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水平。
(作者劉奎 單位:海軍裝備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