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哈兩軍邊防官兵在進行交流。姜海濤 攝
火車轟鳴,商賈如梭。新疆阿拉山口——這個昔日的邊陲之地,借助改革開放的東風,已經發展成為“一帶一路”上的重要節點。
隆冬的阿拉山口,陽光正盛。蔚藍的天空下,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中華人民共和國阿拉山口會談會晤站矗立于此。
“西行班列川流不息,四海商家匯聚于此”,會談會晤站站長廖紅波告訴記者,1990年設立的阿拉山口口岸,是舉世矚目的新亞歐大陸橋中國西段的橋頭堡,是中國西部地區唯一的鐵路、公路并舉的國家一類口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當橋梁作紐帶,營造兩國和平安寧的邊境環境、服務兩國經貿往來,是我們的職責。”廖紅波說,多年來,雙方通過定期開展的會談會晤,進一步加深了互信與了解,促進了邊境的安全穩定。
廖紅波介紹,一次,哈薩克斯坦境內發生干草自燃引發火災事件,哈方擔心火勢過大,會波及中方,緊急要求會晤,向中方通報火情。會談會晤站掌握火災原因、過火面積、哈方采取的應對措施等情況后,及時將情況上報,并組織集結了滅火人員和滅火車輛,隨時準備援助哈方。同時,我方還通過會晤為哈方提供滅火建議和中方觀測的火勢情況。在我方的幫助下,哈方最終順利將大火撲滅,避免了人員和財產的更大損失。
前年5月的一天,會談會晤站接到了哈方要求進行緊急會晤的邀請。哈方告知,當天凌晨,離中方281號界標4公里處,離哈方換裝庫800米處,兩列哈方貨運列車發生相撞,事故造成150米鐵軌損毀,預計要搶修一天,次日才可以恢復通行。得知這一消息后,會談會晤站緊急將這一情況通報我邊檢和鐵路等相關單位,避免了次生事故的發生。
從互通情報到心與心的交流,雙方會談會晤部門人員不僅成為工作上的伙伴,還結下了深厚的個人友誼。
“我漢語水平之所以有進步,與中方會談會晤站官兵的幫助是分不開的。”哈方邊防代表秘書葉里申大尉在一次會晤時,流露出想學漢語的愿望,會談會晤站翻譯張學軍得知后,主動為他購買了一套《漢語入門》學習教材,還利用會談會晤的休息時間幫他糾正發音,和他交流學習方法。經過一年的學習,葉里申已經基本掌握了漢語日常用語,業余時間還能夠收看中國的電視節目。哈方邊防代表高興地說:“我們也有了自己的漢語翻譯了?!?/p>
從絲路駝鈴到鋼鐵巨龍,從邊陲小鎮到開放口岸。站在阿拉山口口岸遙望國門,一派繁榮景象。閃亮的鐵軌上,滿載石油罐車的鋼鐵巨龍正向著阿拉山口疾馳而來。
與記者同行的博爾塔拉軍分區政治工作部副主任劉炳坤,指著一列列進出的火車告訴記者,近年來,國內各省市緊緊抓住“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發展機遇,通過阿拉山口良好的通關條件和優質服務保障,借助亞歐大陸橋開通了“渝新歐”“漢新歐”“鄭新歐”“義新歐”等中歐班列。針對這一新情況,會談會晤站在做好主責主業的同時,不忘為口岸經濟出力獻策。
絲路邊關軍旗紅,為國為軍多奉獻。為保障鐵路運輸的安全,會談會晤站專門與哈方建立了溝通機制,共同派出人員對靠近邊境地區的鐵路運行情況進行監控。一天傍晚,時任阿拉山口鐵路養路領工區書記的楊礫緊急通知會談會晤站:阿拉山口鐵路發生掉軌,請會談會晤站通知哈方,提前做好相關協調和防范工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收到這一情況后,會談會晤站副站長許剛立即邀請哈方多斯特克區段長努爾曼諾夫少校進行緊急會晤,通報相關情況,及時規避了風險。
維護邊境地區和平穩定、保障兩國邊境經貿繁榮發展,是中哈兩國邊防軍民的共同愿望。隨著口岸經濟高速發展,會談會晤站積極參與“平安口岸”建設,與駐地政府、邊檢站等部門建立了協作機制,共同為口岸經濟發展助力。
今年7月,應阿拉山口旅游局請求,會談會晤站派出翻譯姜海濤,幫助他們完成了《哈薩克斯坦友誼旅行社和中國阿拉山口彩城旅行社合作協議書》等一系列文件的翻譯工作,為雙方開展旅游合作貢獻了一份力量。
廖紅波說,會談會晤站今后還將開通“政策服務窗”“邊境求助熱線”,進一步為當地快速發展貢獻力量。
哈薩克斯坦著名詩人阿拜這樣說過:“世界有如海洋,時代有如勁風,前浪如兄長,后浪是兄弟,風擁后浪推前浪,亙古及今皆如此?!敝泄剿噙B、人文相近,擁有燦爛的文化和美麗的風光,擁有各自的稟賦特長和廣闊的合作空間。會談會晤站官兵表示,作為新一代邊防軍人,我們要立足崗位,當好中哈友誼的傳承人,共同譜寫中哈兩國、兩軍友誼新篇章。(孫興維 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