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一群有著堅定信念的戰士,任何力量不能撼動他們勇闖大洋、報效國家的堅強意志;
他們是一群有著頑強毅力的戰士,哪怕亞丁灣的風再大、浪再高都壓不彎他們的鋼鐵脊梁……
說他們是老兵,并不是因為他們的兵齡有多長,年齡有多大,而是他們把自己最好的軍旅青春獻給了這條“黃金水道”,可能他們每個人都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但在年復一年的堅守中,他們像一面旗幟,給我們以榜樣的力量。
特戰隊突擊手張雷振——
刀鋒戰士精武強能
張雷振在日常訓練中。
屈膝、下蹲、咬緊牙關,一次次扛起沉重的杠鈴……12月14日,在蕪湖艦二號活動室內,張雷振正在完成今天的“必修課”,一身的腱子肉,黝黑的臉龐不時有汗水滴下。
10年前,張雷振投筆從戎走進藍色方陣,成為一名炊事給養員。沒過多久,不安于現狀的張雷振參加了海軍陸戰隊的選拔,成為了他夢寐以求的特戰隊員。
精武之路充滿坎坷,基礎薄弱的張雷振只能通過加倍努力來趕超戰友。400米特種障礙,強度超過別人一倍;300個俯臥撐、仰臥起坐,每天雷打不動;抓繩攀登一練就是幾十次,手掌已磨出了老繭……
憑著一股永不服輸的拼勁,張雷振很快嶄露頭腳,成為同年兵中第一個參加護航的,這也是他第一次走出國門。
張雷振回憶第一次直面疑似海盜,仍記憶猶新。他在千島湖艦值班警戒時,發現30多艘可疑海盜小艇快速接近被護商船,信號彈、爆震彈和閃光彈進行警告無效后,按照指揮所命令使用重機槍進行警告攔阻射擊,這才將大批可疑小艇驅離。
第二十批護航任務結束后,編隊直接轉入環球訪問。橫渡三大洋,遠涉五大洲,張雷振隨艦訪問十三國十四港,這讓他更加自信。
談及第二次護航,令他感觸最深的是出訪歐洲4國途中,戰艦穿越比斯開灣時遭遇的長達30多個小時、高達6米的驚濤駭浪……今年8月,他已是第三次執行護航任務,這次護航他又多了一個身份:教練員。
軍人有錚錚鐵骨,更有男兒柔情。張雷振在和妻子度新婚蜜月時,被單位參加特種兵比武競賽的電話召回;妻子懷孕9個月時,他還在熱帶雨林里進行野外生存訓練,兒子出生前三天他才趕回家。
用張雷振的話說,軍人,從接到命令的那一刻起,就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
這是軍人的使命,更是軍人的擔當。
張雷振正在進行執勤警戒。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