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釋放鄉村振興的雙擁效能
云南省福貢縣匹河怒族鄉沙瓦村,是一個距離怒江最近的易地搬遷安置點。由云南省怒江軍分區拓荒墾田援建的330塊菜地與“村史館”一起,滿足了住上高樓的怒族群眾“思鄉”“戀土”之情,讓大家搬得出、穩得住,增添了建設美好家園的信心。
去年6月,在內蒙古阿拉善左旗牧民翹望的目光中,空軍某運輸搜救團一大隊一架綠色軍用運輸機翩然而至,機腹下噴出一條長長的“彩帶”,密密麻麻的草籽如天女散花般撒向連綿起伏的沙丘。人們歡呼著,奔跑著,期待著大地萌發又一片新綠。
一南一北兩個鄉村故事,讓更多人對釋放鄉村振興的雙擁效能有了更多期待。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部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明確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
我們的軍隊是人民軍隊,我們的國防是全民國防。這也意味著,一方面,精準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過渡,雙擁功能的釋放必不可少;另一方面,全面推進雙擁工作創新發展,離不開農村這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
鄉村振興包括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縱觀這些重要方面,哪一個領域不需要雙擁工作大力支持?以產業振興為例,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直接關聯著國家安全和國防安全。再比如,我國現有農村人口約5.6億,這一人口基數對國防建設的意義,以及與雙擁工作的深度關聯,同樣不言而喻。
實踐告訴我們,釋放鄉村振興的雙擁效能,不僅必要而且大有可為。
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為改善廣大優撫對象生活條件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全國844萬余名優撫對象中,農村優撫對象占相當比例。鄉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縮小了優撫對象的城鄉差別。數據顯示,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同時,新改建農村公路110萬公里,新增鐵路里程3.5萬公里;2568萬貧困群眾的危房得到改造;960多萬人得以“挪窮窩”……在這些歷史性巨變中,廣大農村優撫對象生活質量有了大幅提高和明顯改善。與此同時,鄉村道路、水利設施、氣象監測等重要基礎設施建設如何兼顧國防功能?國防動員、國民經濟動員怎樣借助鄉村振興的巨大紅利?這些重要的現實問題,都需要雙擁工作深度介入、助力解決。
人才振興和組織振興,為提升雙擁工作質量提供更可靠的保證。中央明確要求,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干部隊伍,選派一批優秀干部到鄉村振興一線崗位,把鄉村振興作為培養鍛煉干部的廣闊舞臺。過去幾年,全國累計選派25.5萬個駐村工作隊、300多萬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其中就有一批雙擁專職干部。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果是,這些優秀干部為鄉村雙擁工作注入了新鮮血液。可以預計,未來幾年,伴隨鄉村振興步伐不斷加快,包括雙擁專職干部在內為數眾多的選派干部,同數百萬村干部一道奮斗,鄉村雙擁工作必定再上一個新臺階。
精神文明建設,為豐富雙擁工作載體、拓寬雙擁工作路徑提供了借鑒。各地鄉村振興實踐中,各類特色小鎮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河北省邯鄲市南呂固鄉,紅色電影小鎮建設獨樹一幟;湖南省瀏陽市古港鎮,“一體三翼”的國防教育有聲有色開展;云南省龍陵縣臘勐鎮,各類抗戰紀念設施吸引眾多游客……這也告訴我們,強國強軍先強心,國防觀念的強化是鄉村雙擁工作的一個突破口和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