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指標清單”助力戰鷹精飛
4月中旬的一個晚上,陸軍第80集團軍某陸航旅機場上燈光閃閃、旋翼飛轉。一陣轟鳴聲中,由多種機型組成的直升機編隊依次升空,在夜色掩護下向預定訓練空域飛去。與往年“齊步走”模式不同,今年該旅基礎課目與戰術課目晝夜相互交織,不同機型、不同層級飛行員按照“量身訂制”計劃展開訓練。該旅領導介紹說,他們將標準化、精細化、流程化管理理念引入飛行訓練,通過“指標清單”列出細則,建立新型訓練管理模式,大幅提高訓練質效。
“適應未來信息化戰場,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精細化訓練體系。”該旅黨委一班人分析后認為,要想在未來戰場克敵制勝,就要提高全周期、精細化訓練管理水平,科學創新組訓方式方法,進一步推動部隊戰斗力換擋提速。為此,該旅在實戰化飛行訓練基礎上,綜合考慮年度任務、氣候條件、裝備性能等因素,將階段性訓練安排細化為4類315項具體的“指標清單”。從黨委機關統訓,到直升機營組訓,再到單個機組參訓,機關該抓什么、基層該訓什么、個人訓到什么程度,一目了然。
停機坪上,飛行員謝錫波正在進行升空前的準備工作。雖然夜航訓練間隔了一段時間,但他并不慌亂,“指標清單”里的內容已經牢記于心,只需要按流程一步一動操作。“從出航高度到轉彎時機,每一步要干什么,我心里都有數。”謝錫波說。
空中戰鷹精飛,離不開地面高效指揮。塔臺上,飛行指揮員和行動控制席、綜合態勢席的值班參謀正對回傳的飛參數據進行研判,并將一條條指令發送給正在空中訓練的機組。相較以往,塔臺飛行指揮組增設多個輔助指揮席位,分別對應不同空域的指揮范圍,在打通地面保障要素和空中作戰力量之間信息壁壘的同時,也實現了不同空域信息實時共享和同一空域內多個機組之間的協同,提高了指揮效率。
訓練場上精耕細作,戰場上才能精準制敵。一系列精細化訓練措施,成為該旅戰斗力提升的有力杠桿。在前不久一場陸空對抗演習中,該旅通過精細化作戰指揮,實現在陌生地域長距離夜間機降,夜間運輸投送和打擊能力得到全面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