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夜訓結束,藍軍再度來襲
春日凌晨3點,南國密林,火箭軍某旅完成多波次火力突擊演練后,結束了這次夜訓。發射四營營長張君開始組織裝備撤收和人員返回。
突然,新的緊急拉動命令傳來,全營官兵立即進入戰斗狀態,再次向新的目標陣地快速轉進。
“夜訓強度越來越大,實戰化要求越來越高,我們的全時域作戰能力需要進一步強化?!睆埦嬖V筆者,此前在上級組織的跨晝夜紅藍對抗演練中,旅隊代表的紅軍原本已取得明顯優勢。演練正要“收官”,不料反被藍軍偷襲導致該旅失敗,教訓極其深刻。
筆者的思緒,隨著張君的追述回到那場紅藍博弈之中。
那次演練,藍軍“狠招”頻出,該旅官兵沉著應對,順利完成車輛搶修、防空襲、減員操作等多個特情課目,成功實施多波次火力突擊,并精準命中目標。
經過整夜持續戰斗,演練官兵的體能和精力幾乎耗盡。
演練宣告結束,該旅官兵松了一口氣,紛紛休整等待撤收命令。不料藍軍偵察分隊突然再次向該旅發射陣地發起偷襲,“炸毀”多個發射架。該旅官兵應對不及,最終因發射架“損毀”和官兵“傷亡”過大,成績被判定為不合格。
“演練宣告結束還發起偷襲,藍軍勝之不武,成績怎能算數?”面對敗績,許多官兵感到不服氣。
“演練可以宣布結束,但走上真實戰場,隨時都得警惕敵人卷土重來,豈可輕信敵人的‘休戰’?”演練復盤檢討會上,該旅領導一針見血地指出,“此次對抗演練失利的根本原因是大家全時域作戰觀念不強、能力不足。戰斗往往會在最疲倦的時刻、最薄弱的環節打響,必須時刻繃緊戰備弦!”
那次演練失利如一盆冷水“澆醒”了不少官兵。班師回營后,該旅黨委召開專題議訓會,經過深入討論后決定:通過調整晝夜訓練比例、加大夜間訓練強度、從難設置演訓課目等方式,進一步提升部隊全時域作戰能力。此外,他們還緊貼實戰設置“敵情”,讓官兵近距離感受戰場,實打實處置特情。
鏡頭回到這次演練現場。筆者跟隨發射四營抵達新的目標陣地,濃濃的硝煙味撲面而來。
“夜間對抗演練結束,藍軍再度來襲,這是我們必須直面的新的艱難一戰!”張君的戰斗動員簡短有力。
演練再次進入“白熱化”:紅軍突然遭到小股“敵”襲擾,車隊指揮長孫雨陽命令警戒分隊立即展開戰斗隊形,利用夜幕掩護組織反擊;一臺發射車突然熄火,維修分隊第一時間進行搶修……
“這是一次不按套路出牌的‘戰后之戰’。硝煙不斷、特情不斷,旨在檢驗官兵在體能大量消耗狀態下的應急反應能力和極限作戰能力,逼著他們絕地求勝?!痹撀米饔柨茀⒅\曹辰告訴筆者。
“號手就位!”一聲令下,四營官兵密切協同,數發導彈劍指蒼穹……
短評
“戰后之戰”告訴我們什么
■尋樹文
“兵者,詭道也。”兵法歷來強調“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唐朝征討東突厥,統帥李靖趁第一戰結束的和談之際,再次出兵夜襲陰山,徹底打敗東突厥,這是古代戰史上經典的“戰后之戰”。未來作戰,敵人不會“打盹”,也不會按套路“出牌”?;鸺娔陈迷谝褂柦Y束之后突遭“敵襲”,這種演訓場上的“戰后之戰”,也許就是未來戰場上將要遭遇的常態。
“輕松之日,唯有昨日?!?當前,我軍實戰化訓練挺進深水區,直面未來戰場上的每場艱難戰斗,要求我們在思想上緊繃隨時應戰的弦,不斷用特情險情、危局難局砥礪部隊,讓官兵時刻保持“挽弓當滿弦,將士帶甲眠”的戰備狀態和戰斗姿態。
一位歷史學家曾經告誡世人:“戰爭在你愿意時開始,卻并不在你樂意時結束?!睉馉帉嵺`表明,不確定性是戰爭的基本屬性,也是影響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思維不越過山崗,就看不清山那邊的敵人。我們只有提升駕馭戰場不確定性因素的能力,才能以精心準備應對“戰場不虞”,打贏更多更復雜的“戰后之戰”。(袁帥 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