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敵’雷達鎖定”“釋放干擾彈,實施超低空突防”……
初春時節,第73集團軍某旅組織直升機低空突防訓練。面對不利局面,飛行員姚華周沉著冷靜,操縱戰機快速下降高度,向“敵”后迂回,成功擺脫“敵”雷達偵搜,順利抵達預定空域。
飛行員的出色表現,與該旅平時開展的模擬訓練分不開。據姚華周介紹,他駕機飛行前多次借助飛行模擬器進行適應性訓練,不但熟悉了課目實施流程、操作要領等,而且初步掌握了常見情況的應對辦法,增強了完成任務的信心。
“每次實裝飛行前,我們都要求飛行員完成一定課時的模擬訓練,以錘煉提升技術戰術、磨煉心理素質。”該旅領導介紹說,隨著新裝備列裝部隊,換裝飛行員需求增多,原來的教員隊伍和訓練裝備難以滿足需要。另外,部分險難課目對飛行員技能和機組間協同配合要求較高,年輕飛行員不能直接進入險難課目實飛訓練,影響了部隊戰斗力生成。
為此,該旅在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決定,把模擬訓練作為深化專業訓練的重要手段,積極協調上級籌劃建設飛行模擬訓練中心,按照“先模擬后實飛、先技術后戰術”的思路,走開模擬訓練、實飛訓練相結合的組訓模式,并明確規定模擬訓練考核不合格者不能進入實裝訓練。
“以往,我們學完理論便駕機訓練,往往會因裝備操作不熟悉等因素影響訓練質效。”飛行模擬訓練中心內,飛行員李俊頡正在進行模擬特情處置訓練。他介紹說,面對模擬訓練器模擬的特情,飛行員及時進行處置,并在教員指導下進行復盤分析,從而更加直觀地理解課目內容、熟悉戰術戰法,提高空中態勢感知能力。
記者走進該旅實裝飛行訓練場看到,幾名新飛行員正在進行降落訓練。“他們都是首次飛行野外場地起降課目。”該旅領導介紹說,訓練中,他們讓飛行員在無地面引導、無塔臺指揮的情況下自主判斷下滑曲線,并根據情況操縱飛機高度,旨在引導飛行員將模擬訓練成果運用于實飛,并結合實飛鞏固操作技能。
“地面模擬訓練相當于任務預演,為飛行員熟悉適應實裝提供了平臺,有效縮短了能力生成周期。”該旅一位飛行教員說,經過一段時間嘗試,他們還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對飛行員技戰術本領進行精準評估,提升實裝訓練的針對性。
前不久,該旅按照上級指示遂行某項任務。任務準備期間,飛行員依托模擬訓練器針對性開展高強度專攻精練,為完成任務打下堅實基礎。(石芝鵬 吳延輝 本報記者 向黎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