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旅官兵在叢林中搜索前進。張飛躍 攝
“緊急集合!”5月中旬,一陣急促的緊急集合哨聲突然響起,第72集團軍某旅炮兵營官兵迅速穿戴裝具、完成集結,一場融入作戰背景的多課目連貫考核隨即拉開帷幕。
“東北方向200米處有‘敵’機槍火力點,隱蔽通過。”官兵出發不久,便接到導調組情況通報。
“臥倒!”分隊指揮員李浩然立即下達口令,爾后與干部骨干一起分析研判,指揮官兵從路邊叢林隱蔽快速通過。
樹林中,荊棘叢生,枝椏交錯,碎石遍布。官兵保持靜默,機警的眼神不時掃視周邊、觀察情況,快速從“敵”近前穿過,不少官兵身上多處被劃傷,但大家無暇顧及,繼續向著預定地域前進。
多名官兵“受傷”、前方道路“損毀”、西南方向出現“不明氣體”……一路前行,一路特情。官兵在干部骨干帶領下士氣高昂、精神飽滿,面對連貫特情處變不驚、沉著應對。
“戰斗精神是戰斗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撐我們能打仗、打勝仗的內在動力。官兵面對強敵敢不敢亮劍,不僅取決于戰斗本領是否過硬,還要看有沒有血性膽氣。”該旅領導介紹說,他們在日常訓練中注重培育官兵戰斗精神,通過構設逼真作戰環境、導調復雜特情淬煉敢打必勝的膽氣豪氣。“此次考核,專門組織官兵在叢林、山地等多種作戰環境中交替進行,旨在引導大家在攻堅克難中礪膽魄、強本領,確保部隊上下斗志昂揚、虎氣充盈。”他說。
“前方有‘敵’來襲,就地轉入防御。”面對導調組的再次“發難”,李浩然組織部隊依托有利地形構筑防御工事。受領任務后,上等兵周越立即與戰友一起展開作業。
時間緊迫,周越緊握工兵鎬,狠狠地往下刨去,鎬頭碰撞石塊不時有火花閃現。工事構筑完畢,全程用時比平時快了半分鐘。他們的出色表現,受到導調組稱贊。
此時,周越才注意到,自己和幾名戰友的手掌都磨出了血泡。“這是值得我們炫耀的‘施工獎章’。”周越笑著說。他的精氣神也讓身邊戰友深受感染和鼓舞,大家轉身投入新的任務。
孰料,最后的攻堅戰斗中,部分官兵因缺少經驗出現配合不到位的情況,未能形成一鼓作氣的攻堅合力,有的同志一時間士氣低落。見此情景,李浩然迅速展開戰場動員:“抗美援朝戰場上,革命先輩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堅持浴血奮戰,子彈打光了,就用石頭砸、刺刀拼,誓言‘剩一個人、一口氣,也要守住陣地’。作為新時代英雄傳人,我們天天說要接過英雄手中的槍,怎么接?就是要像先輩當年那樣去戰斗!”
李浩然的話鏗鏘有力,再次激發起官兵斗志,大家以拼盡全力啃下“硬骨頭”的決心展開新的沖鋒……“任務的最后階段,大家都很疲勞,我也感到渾身乏力,雙手不聽使喚地顫抖。”走下考核場,新排長王博文談起體會頗為感慨。攻堅戰中,他被官兵身上迸發的“為了勝利不惜一切”的氣勢深深感染,咬緊牙關與戰友們一起團結戰斗,最終合力制勝。
“氣為兵神,勇為兵本。面對新的形勢任務,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培育血性膽氣,確保在直面強敵時能戰善戰、勇當尖兵。”該旅領導說,他們將用好急難險重任務這塊“磨刀石”,立足復雜情況作籌劃、構設險難環境抓訓練,在實兵演訓、戰備執勤中把練技戰術與練膽量血性結合起來,磨礪官兵永不言棄、絕不服輸的頑強意志,培塑勇于攻堅、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陳玉軍 劉煜 楊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