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大巴山熱浪襲人。考核場上,武警重慶總隊執勤第三支隊城口中隊上等兵汪凱斌調整呼吸,朝著終點發起沖刺,取得良好成績。而3個月前,他還因意外受傷,一度行動不便。
“我能恢復如此迅速,得益于總隊聯合駐地醫療機構開辟的診療‘綠色通道’。”汪凱斌告訴記者,受傷后,他立即被中隊送到城口縣人民醫院就診。通過精心治療護理,傷情很快好轉。診療過程中,他沒有墊付任何費用。
據了解,為貫徹落實《軍人及軍隊相關人員醫療待遇保障暫行規定》和《軍隊人員健康體檢辦法》等政策,中央軍委機關有關部門下發通知,調整完善遠離軍隊醫療機構單位人員醫療保障社會化政策措施,切實將中央軍委對遠離軍隊醫療機構單位官兵健康的關心關切落到實處。
“保健康就是保戰斗力。”該總隊領導介紹,“看病難”曾一直是困擾駐偏遠地區官兵的“撓頭事”。針對距離部隊體系醫院遠的實際,他們根據相關政策措施,積極探索推進跨軍地醫療保障模式,依托駐地醫療機構開辟診療“綠色通道”,讓官兵能夠就近看病、優先就醫。
新問題隨之而來。官兵反映:“現在看病雖然方便多了,但診療費用需先墊付、后報銷。遇到大病重病,個人經濟負擔偏重”“醫療費用報銷周期長、程序繁瑣。有時感冒發燒了,寧愿去診所自費買藥……”
大病墊付不起、小病報銷麻煩,這既是駐偏遠地區官兵面臨的困境,也是“綠色通道”急需打通的“最后一公里”。為破解這一難題,該總隊深入基層了解官兵需求,經多方走訪和調研論證,決定進一步深化與地方醫療機構協作機制。他們集中為10余個偏遠基層單位,分別協調不超過3家駐地定點公立醫療機構,并簽署相關協議,實現了“官兵看病,隨看隨走;單位付費,定期結算”。
翻看該協議,記者看到,針對官兵常見多發的訓練傷和季節性疾病,地方公立醫療機構不僅免費提供軍隊醫療范圍內藥品,還約定建立定期巡診、上門回訪、送藥送檢、健康咨詢等醫療保障機制,切實為官兵健康筑起堅實屏障。
“新政策措施帶給我們實實在在的福利,讓我真切感受到組織關懷!”前不久,駐守大山深處的某支隊二級上士易中武,收到駐地縣人民醫院送來的體檢報告,上面清楚寫明疾病診斷及建議。“多虧這次體檢,我及時發現了身體上隱藏的問題。”易中武說,經過精心治療和調理,他的相關身體指標逐步恢復正常。
“把好事辦實、把實事辦好,才能有效釋放政策紅利,增強官兵獲得感、幸福感。”該總隊領導告訴記者,他們在開辟診療“綠色通道”的基礎上,與體系醫院、地方公立醫療機構建立協同合作機制,按政策規定,將醫療保障社會化對象擴大到隨隊生活的軍人配偶、18周歲以下子女,以及偏遠地區隨隊生活的軍人父母、配偶父母;組建醫療服務小分隊,開展巡診活動,通過上門會診、知識講座、健康檢查等方式,把專業醫療服務送到基層一線、駐訓點位,為官兵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醫療保障。
隨著一條條診療“綠色通道”直達深山哨所、野外駐訓點,該總隊官兵看病就醫的后顧之憂得以解決,干事創業熱情更加高漲。今年以來,官兵多次圓滿完成上級賦予的重大任務。(張永清 黃赟 張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