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ㄖ行戮W)“求免費”、“求下載”……上海書展昨天開幕,記者走訪發現,一些市民對一些熱門書籍看而不買,他們表示稍等之后就會有“手打黨”上網免費分享這些書籍。
所謂“手打黨”,是那些購買書籍后將書中內容逐字打出來發布在網絡上的網友。“手打黨”目的旨在“分享”,他們的行為是否侵犯了著作權?對此,有人認為他們并非牟利,算不上侵權,但也有人表示雖然“手打黨”的行為看上去“造福”了網友,實則傷害了創作者的熱情,從長遠來說絕不是好事。
“現在一些比較熱門的書籍,出版后很短時間內就會有人在網絡論壇里免費分享,其中不少內容都是這些網友自己將書中的內容一個字一個字打下來給大家分享的。”記者走訪發現,這樣的現象近年來十分普遍,特別是一些比較受歡迎的玄幻、言情類小說,往往甫一上市就會有“手打版”出現。“這些小說讀起來很精彩,但收藏價值不大,所以很多人都不買書,而是等待網上免費分享,就有網友買書后將內容一段一段打下來發到網上。”
據介紹,“手打黨”是由網絡閱讀衍生出的現象。過去書籍出版,往往是作者先把成稿交給出版社編輯,再出版成書,但現在整個生態改變了,特別是一批網絡寫手,他們先在網上開帖連載,吸引大批“粉絲”定期閱讀后,再拿到出版社出版,這時作者就會停止更新。由于多數“粉絲”已免費閱讀了大半本書籍,對購買書籍的興趣不大,但又想把故事讀完,應運而生的“手打黨”就購書后將后續段落繼續貼到網上供大家免費閱讀。
此外,不少網絡寫手還直接跟網站簽約,讀者須向網站付費后閱讀,因此有網友將自己付費閱讀的內容拷貝后免費分享。后來一些收費網站發現這一問題,改用無法直接復制的PDF格式提供服務,還打上水印標簽,但一些網友為將這些文章下載到手機或電子閱讀器上使用,也催生了“手打黨”依靠打字“轉換格式”。
據悉,過去“手打黨”多數是網友個人行為,不過記者近日在網上也發現竟有人低價出售書籍的 “照片版”、“電子版”,價格僅為原書的幾十分之一。記者看到,這些書本既有掃描版,也有TXT格式的電子文檔版,為制作這些“電子書”,有人在兼職網站上公開招聘“手打黨”,每萬字付費在100元上下。記者通過一條公開信息聯系到一名招聘者,他表示就是要找人幫忙將圖片格式的書籍轉化為文檔,“我們發布出來是為增加點擊量”。
不少作者,特別是網絡寫手對于“手打黨”的行為十分厭惡,甚至曾有人告誡網上的“手打黨”停止這樣的侵權行為,卻遭到“手打黨”反駁:“你的東西已公開出版了,我自己手打出來的,也是付出勞動的,而且是免費的,為什么要禁止我的行為?”一些作者為和“手打黨”抗衡,干脆在書籍出版后一段時間后自行公開書籍內容。
“手打黨”的行為到底算不算侵權?中倫文德律師事務所王本橋律師認為,侵權不分紙質還是數字版本,只要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就復制、發行、表演、放映、廣播、匯編、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其作品,均屬侵權。
但也有法律界人士認為,《著作權法》規定如果是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以及為學校課堂教學或科學研究,可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支付報酬使用相關作品,但網絡的普及帶來的新情況也需要法律明確界定。來自最高人民法院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法院新收著作權一審案件16160件,其中半數涉及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