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剛在消費旺季賺的盆滿缽滿的整形美容市場,便出現騷動。
2月19日,據彭博社消息,國內互聯網醫美平臺新氧已經秘密申請美國首次公開募股。據知情人士消息,該公司通過此次發行籌資約3億美元,最快可在今年年中上市。作為行業獨角獸,新氧此舉引發多方關注。
互聯網平臺訪客超億,全球體量最大
“我們去年醫生從年頭忙到年尾”,隆胸手術做了近1000臺、鼻部手術2500多臺、眼部手術6000多臺,包括眼睛、鼻子、胸部、下巴、吸脂、脂肪填充等等整形手術超過1萬臺。”廣州美萊醫療美容門診部整形外科主任羅延平介紹,近三年,醫美市場都在穩步發展、快速增長中,而美萊集團是華南地區最大的醫美機構。
ISAPS(國際美容整形外科學會)預測,至2020年我國醫美市場有望達到3150億元。華泰證券研報指出,中國醫美市場的存量需求正在快速崛起,2015至2020年的復合增長率將在12.3%至39.1%。
成立于2013年的新氧正是踩準了點,來自企業的統計顯示,旗下新氧APP及網站曾于2017年獨立訪客達1.14億人次,超過美國realself,成為全球最大互聯網醫美平臺。
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此前共進行過6次融資,在去年9月完成了最新一輪7000萬美元的融資,蘭馨亞洲投資集團領投,中銀國際控、中俄投資基金、經緯中國跟投,騰訊在2016年才參與了投資,其估值可能達到20億至30億元。
APP數量驟減,獲客難度與成本與日俱增
面對新氧的上市,有分析者認為,醫美O2O行業的紅利期已經過去,跑馬圈地的時代已經結束,獲客的難度與成本都在與日俱增。
三年前左右,醫美APP鼎盛時期,有超過30家上線,至少5家項目完成千萬級融資。但大浪淘沙后,來自動脈網的統計顯示,如今市場上已經只剩下5-6家醫美App了,超過20家醫美App以關閉或者轉型的方式出局。
新氧同樣危機相伴,初期他們的宣傳定位是做低價,以期將更多網上用戶引流到線下醫美機構,主要盈利來源靠收取傭金(10%左右)以及廣告收入。但隨著部分線下醫美機構也開始自建平臺,該業務板塊獲取收入的方式面臨競爭。
年輕粉絲客單價低,海外業務尋求高增長
同時,新氧還面臨轉化率、客單價低等問題。
“新氧平臺的活躍度很高,粉絲黏性強,以年輕族群為主,我們合作的互聯網平臺中,新氧帶來的客戶最多,百度已不能與之比較”,一位整形美容業內人士向記者談到,但真正的消費大戶不在那里,26-35歲的女同胞才是中流砥柱,她們有一定經濟基礎,思想獨立、財務獨立,相比囊中羞澀的一二十歲女孩,她們的人均單量消費更高?!拔覀兊?6-35歲客戶,還是通過我們自己的渠道找上門來?!?/p>
新氧滲透率已經很高,要想新增粉絲,已沒有太多的上升空間。新氧開始轉型,為用戶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提高客單價的同時提升公司營收。去年平安夜,在第四屆新氧亞太醫美行業高峰論壇上,新氧首次面向海外業務進行投資,與日本業者合作。
從新氧在日本的運營機構宜采團隊配置不難看出,新氧此舉是要消費升級,搶占中高端市場。
據介紹,宜采配備有7年日本醫美翻譯服務經驗的翻譯,以及提供咨詢、預約、接送、陪同、術后護理的全線服務。目前宜采已跟超過200家日本醫美機構建立了深度合作,合作醫生平均臨床經驗在15年以上,其中包含日本明星御用的微整醫生,日本政府指定的抗衰醫院等等。(記者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