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中國人民大學發布《阿里巴巴零售平臺就業機會測算與平臺就業體系研究》。報告指出,2018年,阿里巴巴零售平臺總體上創造了4082萬個就業機會,其中包括1558萬個交易型就業機會、2524萬個帶動型就業機會。
報告認為,在宏觀經濟層面,阿里巴巴平臺通過擴大內需來創造就業。在區域產業層面,通過產業集群擴大產業鏈整體就業規模;隨著線上線下消費融合,擴大平臺就業規模。在消費者層面,一方面,隨著新零售的發展,線上線下消費融合漸成主流,這種變化背后是全國零售市場的深度整合與轉型升級,創造了新的消費市場增量,也相應帶動了新的就業機會;另一方面,隨著消費需求日益多元化,平臺經濟也開辟了無數新市場,從而在供給端提升就業規模和就業質量。
“阿里巴巴平臺起到了就業蓄水池的作用,也創造出很多新就業機會。”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楊偉國指出,“新就業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既能擴大就業空間,又創造了許多過去沒有的就業機會,賦予勞動者更大選擇空間?!?span>
在當日召開的報告研討會上,專家們認為,阿里巴巴效應在就業領域凸顯,在阿里巴巴平臺上,新就業的崛起趨勢明顯,并呈現出新就業形態更彈性靈活、新就業人群數字化素養更高、創業創新等高質量就業越來越多的特點。
據悉,在阿里巴巴零售平臺上,店主年齡在30歲及以下的店鋪數量占比超過六成。“人手一輛購物車”的淘寶成為創業沃土,2018年淘寶專業主播人數增長了180%。在淘寶月收入達百萬級的主播數量超過100名,其中大部分都是90后。年輕人還是鄉村振興的生力軍,2018年,阿里巴巴縣域農產品電商賣家中,90后創業者占41.3%。(凌紀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