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簡稱“智源研究院”)獲悉,該研究院與人工智能企業曠視共同成立“北京智源—曠視智能模型設計與圖像感知聯合實驗室”(以下簡稱“北京智源—曠視聯合實驗室”)。這是首個成功落地的北京智源聯合實驗室。
智源研究院是在科技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指導和支持下,由北京市科委和海淀區人民政府推動成立,依托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曠視等北京人工智能領域優勢單位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
而北京智源聯合實驗室則是智源研究院面向人工智能未來發展,圍繞重大應用需求,聯合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優勢企業等機構進行全方位科研合作的平臺。
旨在推動行業協同創新
“目前有大量的高校、研究院所、創新創業人員和行業客戶,想參與到人工智能創新中,但苦于沒有數據,算力或算法等資源,無法施展。” 北京智源—曠視聯合實驗室主任、曠視首席科學家孫劍指出。
今年2月,北京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正式成立,這是我國首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以體制機制創新為突破口,大力推進北京智源行動計劃,加強布局基礎前沿研究,建設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是試驗區發展題中之意,北京智源—曠視聯合實驗室由此應運而生。
“曠視與智源聯手打造數據集和建設聯合實驗室,旨在推動整個行業協同創新發展,建設共性技術開放創新平臺,構建自主可控的產業生態。” 孫劍介紹,北京智源—曠視聯合實驗室將基于曠視在計算機視覺技術和應用的積累,通過3年時間,建設一體化的數據共享、模型設計與場景測試的開放創新平臺。
將面向創新創業主體開放
孫劍表示,北京智源—曠視聯合實驗室平臺建成后,將面向高校院所、創業企業等創新創業主體開放,致力推動圖像感知與計算領域的協同創新。
記者了解到,在數據方面,北京智源—曠視聯合實驗室將立足曠視算法落地場景豐富、數據積累深厚的優勢,以開源數據集、預抽取特征等形式,持續開放通用物體分類、物體檢測追蹤、人像人形識別屬性等視覺問題數據,助力相關領域研究。
模型設計優化方面,平臺將提供自動化模型搜索、錯誤分析與可視化工具,加速大模型架構探索和優化,降低面向應用的模型設計門檻,來解決傳統模型架構人工設計方法的經驗性強,迭代周期長的問題。
場景驗證方面,北京智源—曠視聯合實驗室將通過建設人臉抓拍識別、結構化檢測、大規模人像比對等驗證場景和提供自動分析報告服務,為研究算法調優提供環境,并積極探索低位寬等網絡壓縮技術,研發高效硬件部署方案,推動模型研究成果迅速投入實用。
“通過以上措施,北京智源—曠視聯合實驗室將被打造成為一個開放、貼近實際場景的計算機視覺算法研究實驗平臺,形成涵蓋數據、平臺、場景的完整閉環,這有利于打造我國自主可控的技術和產業生態。”孫劍說。
成熟一個啟動一個
“北京智源聯合實驗室旨在高效整合大學、科研院所、企業的數據、平臺、場景等優勢資源,形成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人工智能研究團隊,培育國際頂尖人工智能人才,推動人工智能產學研協同創新發展,產出系列國際領先水平的突破性成果。”智源研究院副院長唐杰介紹。
唐杰表示,北京智源聯合實驗室將重點組織數據共享,支持算法開源,推動場景開放,實施協同創新。
據了解,北京智源聯合實驗室分為兩類,分別是與高校院所和優勢企業共建。共建單位將提供配套資金、場地、設備等條件保障,解決實驗室建設與運行中的有關問題。在聯合實驗室的建設上,智源研究院遵循“成熟一個啟動一個”的原則,擇優支持共建,最多可連續支持3年。(記者 劉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