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趙 豐)面對著一座山名,我只有仰望,這便是神農架。
最早聽到“神農架”三個字,是源于“野人”的報道。一座山,竟然有野人出沒,這令我興奮不已。
燕子埡,這是我的第一個目的地。途中,我看見了野馬河。既有野人,就當有野馬。佇立在河邊,我在思索著:這就是野人們喝過的水嗎?是野人們沐浴凈身的地方嗎?野人騎野馬,這是怎樣一幅奇異的景象呢?河水里,有膽大的年輕人乘著竹筏漂流,那對我來說只能是一種奢望。我總是在擔心,竹筏要是翻沉了,那會是什么后果呢?我的擔憂阻擋不了青年們的歡聲笑語。在我看來,他們擁有“野人”的氣質和膽量。
聽說,神農架有許多神奇的地質奇觀。紅花鄉境內有條潮水河,河水一日三涌,早中晚各漲潮一次,每次持續半小時。漲潮時的水色因季節而不同:干旱之季,水色混濁;梅雨之季,水色碧清。可惜的是,如此詭異的景象,于我是無緣了。
神農架的水,也有適合于我的緩緩溪流。一座神秘的山,竟然也會有平淡的小溪,譬如香溪源。它從容的水聲,吻合著我的性情。令我驚喜的是,傳說史上的美人王昭君就誕生在香溪源頭一個叫木魚鎮的農舍里。沉魚落雁,那是漢語里何等美好的詞語組合啊。這是神農架的山水滋養的結果。帶著美好的想象,我在小溪邊坐下,清洗雙手和眼目,讓我的影子隨水逐流。這是我在神農架的一個插曲。
步入燕子洞。在狹窄且昏暗的洞里,我享受到滴水如琴的感覺。洞體不能容人,不知野人如何在此玩樂。須臾間,流水潺潺,不知洞生何處。走出洞,忽然想起沒有看到一只燕子的蹤影。大約,它只屬于燕子們春天里的家園。
神農架是不乏奇洞的。還聽說,宋洛鄉有一處水洞,只要洞外自然溫度在28℃以上時,洞內就開始結冰,山縫里的水沿洞壁滲出形成晶瑩的冰簾,向下延伸可達10余米,滴在洞底的水則結成冰柱,形態多樣,頂端一般呈蘑菇狀,而且為空心。
站在埡口西側半壁上的觀景臺上,我看到了彩虹橋。彩虹橋是有傳說的,炎帝神農氏與太上老君相會,勸老君改煉丹為冶金爐之地。古老的傳說,為一座山平添了神話的色彩。彩虹橋橋頭,香柏迎著秋風傲立,婀娜多姿。依柏而立,俯視橋下原始古老的森林,恍惚看見了野人的影子。
木魚鎮,一個禪意的名字。神農架的山水賦予了它圣潔的靈魂。美麗而幽靜的神農壇,分布著主體祭祀區、古老植物園、千年古杉、蝴蝶標本館、編鐘演奏廳五大景區,更兼神農氏嘗草別谷為民療疾的古老傳說。巨型牛首人身雕像屹立于蒼翠群山之間,腳下是代表天和地的圓形和方形圖案。
水是山之血液,樹是山之筋骨。仰望著那棵千年古杉鐵堅杉,我無法按捺住自己的心跳。一棵樹,歷經了千年的風雨雷電,能夠活下來,這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個奇跡。它的主干苔痕斑斑,猶如翠繡,堅似青銅,在我的敲擊下錚錚有聲。我在想著,神農架這座山,如眼前這棵樹一般,掩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終于到達野人的出沒地板壁巖了。自20世紀初至2012年,這里已有近400人在不同地方不同程度地看到近100多個野人活體。對野人,我的意念里毫無鄙視的概念。一種類似于人的動物,如果他們真的存在,那將是這座山的榮幸。他們選擇了在這座山上生活,那只能證明一座山的寬容大度,證明它是一所宜居之地。
板壁巖上下,箭竹林漫山遍野,密不透風。林中經常發現野人的遺跡。令我驚嘆的是野人窩,它們用20多根箭竹扭成,仰躺其上,視野開闊,舒服如靠椅。這是野人的寓所嗎?野人的胸懷,難道也如此開闊嗎?
箭竹林間,怪石突兀而起,或高或低,千姿百態。觀其整體或局部,正面或側面,形象神姿皆不相同,又都栩栩如生。我凝視著北坡的一尊巨石,遠看如抱藤跳躍,如母子相偎,如戀人細語……這,難道是野人精神世界的寫照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