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西非國家抗擊埃博拉疫情,谷歌、亞馬遜等科技巨頭以及知名慈善機構紛紛宣布向該地區捐贈智能手機,以期促進信息溝通,阻止疫情進一步發展。近日,美國政治新聞網刊發《智能手機是抗擊埃博拉疫情的正確禮物嗎?》一文,稱向西非國家捐贈智能手機,或許并非明智之舉。
該文引述一些曾在非洲長期工作的科技專家的觀點,表示盡管捐贈智能手機的良好初衷毋庸置疑,高科技應用在抗擊埃博拉疫情中的重要性也不可否認,但是大批智能手機的突然涌入,最終可能使該地區原本脆弱的電信系統不堪重負,從而讓救治工作的方方面面變得更為復雜。
文章稱,西非埃博拉疫情嚴重的幾個國家,并沒有足以支撐智能手機的帶寬和充電設備,更沒有智能手機維修點。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向西非地區捐贈手機所引起的質疑,與20世紀60年代以來關于向發展中國家提供高科技援助的爭論類似。鑒于受援助地區可能無力承載高科技產品持續運行,有美國官員提倡,科技援助應與基礎設施援助并行推進。同時應該認真評估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給出解決方案。“捐贈智能手機的想法很棒,但須謹慎為之。”
據該文提供的數據,在利比里亞,約三分之二的家庭擁有至少一部手機,與之相匹配的電信系統也運行了十多年。在這場抗擊埃博拉的戰役中,由肯尼亞開發的一種稱為Magpi的移動數據采集應用程序被國際援助組織廣泛使用,因為該應用程序不僅能夠完成信息采集、數據登記和傳遞共享,還能與最廉價的手機兼容。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也開始了基于醫護人員姓名、手機號數據庫等信息的網絡測試工作,之后將方便疫區衛生部門的信息監控、共享和物資分發。有數據表明,受益于及時的信息報告和更準確的診斷,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亞兩國的埃博拉患者死亡率已顯著降低。
一位世界衛生組織官員表示,“對抗埃博拉疫情的數據采集非常復雜,人人都在使用不同的技術系統……像以往對國際災難的救援一樣,很多好心人由于不了解當地實際情況,所以他們的救援初衷起不到真正的實際作用。這次向埃博拉重災區捐贈智能手機也一樣難奏效。”甚至有專家認為,向埃博拉重災區捐贈智能手機,無異于給滿目瘡痍的西非經濟雪上加霜。
不過,文章表示,也有不少人堅信,高科技的解決方案對抗擊埃博拉疫情是至關重要的。“現在,我們正面臨的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史無前例的重大疫情,我們需要思考新的應對方式,”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的公共衛生專家安妮·劉這樣說道。目前,她正在幾內亞參與傳授如何使用裝有數據采集軟件的智能手機。“新方法可能包含引入新技術,改變人們看待病情發展并作出回應的方式。這正是(幾內亞)政府邀請我們來的原因。”(文/高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