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夏天,北半球不好過,多國經歷了高溫“炙烤”、干旱加劇、野火肆虐——
在美國,夏威夷毛伊島在8月遭遇了該國一個多世紀以來致死人數最多的野火災害,115人喪生,2200多座建筑受損,上萬人流離失所,毛伊島西北部海濱度假小鎮拉海納幾成廢墟。
在希臘,一場今夏歐洲致死人數最多的野火于8月下旬席卷東北部,過火面積超過810平方公里,比美國紐約市面積還大,成為歐洲森林火災信息系統2000年開始記錄相關數據以來的最大規模野火。
在加拿大,跨部門林火中心9月初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國已發生6100多起森林火災,累計過火面積達16.4萬平方公里,持續破歷史紀錄。目前,仍有1085處在燃野火,其中713處處于失控狀態。
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阿爾及利亞、突尼斯等國同樣遭遇野火侵襲。熊熊烈火給受災國經濟社會造成嚴重破壞,也再次敲響警鐘。
一場場刷新當地歷史紀錄的野火背后,是全球氣候變暖加劇的嚴峻現實。
9月6日,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發布年度氣候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溫室氣體濃度、海平面高度、海洋熱含量等指標均創歷史新高,全球地表溫度比1991年至2020年的地表平均溫度高0.25至0.3攝氏度。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六次評估報告指出,近50年全球變暖的速度前所未有。
全球氣候變暖加劇了氣候系統的不穩定性,導致極端天氣事件發生頻率更高、強度更大、持續時間更長、影響程度更為顯著。以夏威夷毛伊島野火災害為例。根據評級機構穆迪發布的評估,這場美國100多年來最致命的野火,或已造成40億至6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極端天氣災害不僅直接威脅人類健康和社會生產活動,還通過改變生態系統,加劇人類社會的脆弱性。聯合國糧農組織的一份報告顯示,極端天氣是導致近年來全球饑餓人數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2023年這個“極端的夏天”,輪番登場的極端天氣再次用直觀而慘烈的方式提醒人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迫在眉睫,加強國際氣候合作刻不容緩。今年7月,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出警告稱,極端天氣和氣候正成為新常態,各國必須立即行動、采取積極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國家應對極端天氣災害的能力存在差異。發達國家往往具備完備的預警系統和應急體系,發展中國家則普遍存在抵御氣候風險能力不足等問題,面臨嚴重的氣候資金缺口和經濟轉型壓力。
同樣不容忽視的是,發達國家在氣候變化問題上負有歷史責任、法律義務和道義責任。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志不久前刊發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全球約90%的過量碳排放源自發達國家,這些國家應向低碳排放國家支付總計170萬億美元的補償金。9月初舉行的首屆非洲氣候峰會呼吁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攜手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并敦促發達國家兌現相關的出資和技術援助承諾。古特雷斯此前也呼吁發達國家必須兌現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氣候支持的承諾。然而,發達國家長期不正視其責任,遲遲不兌現有關承諾。
英國《金融時報》日前援引氣象科學家研究稱,未來野火季節將更長、溫度更高、更加難以控制,甚至可能殃及極地和雨林等從未受過野火影響的地區。
警鐘聲已經響起,全球氣候治理亟待國際社會共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