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消息 (記者 廖 君)非物質文化遺產不能簡單被記在名錄上,更要世代傳承,成為人們心上的珍寶。記者近日從武漢市有關方面獲悉,武漢首次設立“非遺傳人庫”,保護那些幾近淪為歷史的民間藝人及其手中掌握的技藝。
此次首批被納入保護的民間技藝傳人共有84人,如黃陂民間彩詞代表明德運、漢繡姜成國、碼頭號子熊建生、武漢剪紙沈松柏等。正在建設中的吉慶街二期三期街區,也將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展示中心和項目工作室。屆時,漢繡、捏面人、塑泥人、吹糖人、扎風箏、畫臉譜、轉糖、楚劇、評書、皮影戲、花鼓戲、湖北大鼓、民俗婚禮、鄂西土家歌舞等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將集中在這里亮相,成為漢派民俗風情的最大展示地。
據介紹,被納入傳承人名錄的民間技藝傳人,當地政府將采取每年提供保護經費、支持其開班收徒等措施,避免其技藝因無人傳承等原因而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