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監獄申報減刑和假釋,有一定的比例限制。而能否申報減刑或假釋,由監獄刑罰執行部門確定。為此,張某親友委托蕪湖市民葉某,與時任九成監獄管理分局泊湖監區副教導員的衛某取得聯系,2009年上半年,葉某先后送給衛某現金8000元和黃金項鏈一條。在衛某的幫助下,張某獲得申報假釋的機會,并于2009年7月被假釋。
除了幫助張某辦理假釋,劉某還先后收受其他9名服刑犯賄賂,衛某收受其他13名服刑犯賄賂,給予他們調換工種、辦理假釋等關照。據新華社
■ 釋疑
如何辦理減刑假釋?
安徽一位辦理過多起監獄腐敗案的檢察官介紹,我國現行的減刑、假釋條件是“積分制”,即根據服刑人員的勞動表現、思想教育表現等進行評分,此外還有表揚、記功、勞動改造積極分子等各種獎勵,服刑人員的“個人積分”達到相應標準,即可申報減刑、假釋。
按照規定辦理減刑、假釋的流程相當嚴格,由管教干部申報,分監區、監區、監獄逐級審批,駐監檢察官審查。但一些監獄管教干部利用評分的“靈活性”,以調換到“活輕、分高”的工種、或是否申報等方式實現權力尋租,而駐監檢察官很難做到全程、全時監控。據新華社
■ 聲音
專家:“減假保”案應以公開促公正
按照《刑法》規定,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減刑后實際執行的刑期不能少于13年。以此推斷,黃少雄從無期徒刑減至有期徒刑18年從刑期上來說并無不當。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吳宗憲稱,江門市原常務副市長林崇中、健力寶集團原董事長張海減刑、假釋、保外就醫兩起案件,近年來在網絡上發酵,公眾對官員和商人減刑、假釋、保外就醫的貓膩提出了更多的質疑。
究其原因,這一方面是因為類似案件中監獄管理者、法官存在腐敗行為,受賄后為犯罪分子想各種辦法打擦邊球幫助脫罪;另一方面說明個別監獄管理存在失范問題,需要進行整治。
吳宗憲認為,減刑、假釋、保外就醫案件應該嚴格按照《刑法》、《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來辦理,駐監所的檢察官應同步介入,對案件進行監督。與此同時,減刑、假釋、保外就醫案件在執行前應予以公示,案件決定書應在網上公開,確保此類案件在陽光下進行,用公開來促進公正。
此外,檢察部門作為案件的監督機關,對有關執法司法人員涉嫌徇私舞弊、受賄等相關線索應該依法嚴查,對涉嫌違法犯罪的執法司法人員應予以紀律處分并追究刑事責任(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