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新華社記者 楊維漢 吳 晶 施雨岑 徐 揚 蔡玉高
“夜十時許,日軍自爆南滿鐵路柳條湖路段,反誣中國軍隊所為,遂進攻北大營,……國難降臨,人民奮起抗爭。”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前,巨型石雕紀念碑形如一本翻開的臺歷,講述著那段不能忘卻的歷史。
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日本法西斯投降,14年的抗爭與堅守,將中國這個東方古國的名字永久標記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光輝史冊上。
69年過去,中國這個時間最早、歷時最長、戰場最廣闊、損失犧牲最慘重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已經壯闊揮別昔日的滄桑,以穩健而自信的姿態,迎向民族復興的偉大時代!
中華民族的不屈 創造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
“夜里,北大營方向槍炮聲很響,第二天,沈陽大南門外吉祥庵的胡同口,我看到街上的日本兵。”親歷“九·一八”事變的孫世箴老人回憶當時的情景,依舊心緒難平。
“沈陽城被日本人占了之后,他們大開殺戒。在大南門城樓上,天天能看到中國人的頭在那里掛著,每天都不一樣……”歷歷在目的記憶,控訴著日本軍國主義的殘酷暴行。
日本侵略中國的圖謀,由來已久。早在1927年,日本法西斯內閣的“東方會議”就確定了“征服滿蒙”“征服支那”進而“征服世界”的三級跳侵略企圖;1933年吞并熱河;1935年制造華北事變,策動“華北五省自治”;1937年發動盧溝橋事變,拉開了全面侵略中國的序幕。到1938年底,日軍占領了華北、華東、華中、華南大片領土和大部分重要城市。
“中國在東方首先打起了反法西斯侵略的旗幟。應該說‘九·一八’事變,日本對中國的侵略開了法西斯對外擴張的先例,因此中國那時的反抗就具有反法西斯性質。”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戰爭史專家榮維木說。
位于北京西郊的中央檔案館內,一幀幀泛黃的扉頁無聲訴說著那段熱血燃燒的歲月。
《中共中央為日軍進攻盧溝橋事變告全國同胞書》這樣寫道: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國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我們要求全國人民用全力援助神圣的抗日自衛戰爭,我們的口號是:武裝保衛平津,保衛華北!不讓日本帝國主義占領中國寸土!為保衛國土流最后一滴血!
侵略者的屠刀舉得越高,中華民族的反抗就越強烈。從日本入侵東北的那天起,中國軍民的抵抗一刻也沒有停止。
軍事科學院抗戰史研究專家彭玉龍指出,從“九·一八”事變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其間長達10年,中國人民堅持抗擊日本侵略軍。太平洋戰爭爆發后,中國戰場仍然是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淞滬會戰、忻口太原會戰、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正面戰場上,22個規模十萬乃至上百萬人的大會戰,阻止了侵略者“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癡心妄想。
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設伏雁門關、血戰黃土嶺……八路軍、新四軍和抗日武裝,在遍及19個省區的根據地,作戰12.5萬余次,殲滅日、偽軍171.4萬人,令侵略者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張自忠、趙登禹、佟麟閣、戴安瀾,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劉老莊連”、國民黨軍“八百壯士”……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血染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