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鵬:法庭內外書寫熱血人生
□ 本報記者 劉志月
□ 本報見習記者 劉歡
湖北省第514位、全國第13238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這是李三鵬的新標簽。
李三鵬是湖北省武漢市漢南區人民法院員額法官。5月16日,他在漢成功捐獻225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自2006年第一次獻血,矢志維護公平正義的“85后”李三鵬已無償獻血42次,書寫了一段熱血而又溫暖的人生。
扶危濟困
在漢南法院,李三鵬是出了名的好脾氣。
“法庭審理時,無論你是有道理還是沒道理,他從不表現得很急迫,不輕易打斷一方當事人說話。”長期和李三鵬打交道的律師葉平說,李三鵬對當事人的耐心超乎其想象,“他樂意給當事人反復解說”。
前不久,李三鵬審理一起買賣合同糾紛。一白發老者作為被告公司員工受公司委托前來參與訴訟,但在庭前審查階段卻發現代理手續不齊全。李三鵬向老人詳細講解代理手續,聽說老人聯系的公司負責人手機里有相關材料的電子版,李三鵬主動加對方微信,請他發過來。庭后,老人緊緊握住李三鵬的手說:“我從沒見過像你這樣的法官!”
“我們法官處在化解矛盾糾紛一線,只有讓當事人把想說的都說出來,我們才能更好發現癥結所在。”在李三鵬看來,案件辦理過程也是普法過程。
自2021年9月起正式承辦案件以來,李三鵬已審結民商事案件218件,簡易程序適用率達99%,當事人服判息訴率達98%以上。無論法庭內外,李三鵬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為群眾排憂解難,以一腔熱血扶危濟困。
2018年,李三鵬在一次獻血過程中,了解到中華骨髓庫,申請成為一名志愿者。但他從未主動向領導和同事提及捐獻之事。今年4月,一封來自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湖北分庫管理中心的請假函,才讓他的事跡在法院傳開。
“當看到請假函時,我們既驚訝又敬佩,這種做好事不聲張就是三鵬前輩的風格,他一直都這樣默默奉獻、樂于助人。”漢南法院青年干警鄧思穎說。
攻堅克難
2008年,計算機專業畢業后,李三鵬考入漢南法院。漢南位于武漢遠郊,流動獻血車較少,李三鵬總趁著到城區時獻血。獻血次數多了,李三鵬了解到,獻成分血是更為高效的獻血方式,間隔14天就可再次捐獻。他的獻血次數愈加頻繁。每次獻完血,李三鵬都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工作之中,“每幫助一個人,我就高興一分”。
多年來,李三鵬從未因獻血耽誤正常工作。
2015年,漢南法院探索民商事案件繁簡分流,成立訴訟服務中心,李三鵬從訴訟服務中心法官助理開始,先后在刑庭、民庭工作,解決了一個個疑難復雜案件。
2021年,漢南法院民事審判庭快審團隊受理了一批269名農民工作為原告的集團訴訟案件。準確計算涉案農民工工資成為案件審理最大難點:每個原告的訴訟金額和應得款項均不同,法院此前還先予執行部分款項,部分原告已領取全部工資,部分原告僅領取部分工資。作為案件的法官助理,李三鵬通過反復核對、加班加點制作表格,計算出每一名農民工應得工資。庭審文書制作階段,李三鵬充分發揮其計算機專業知識,借助審判系統,通過樣式文書自動批量生成全部文書,再由書記員進行金額校對,一天之內完成了269件案件的裁判文書制作及送達工作,無一差錯。
據統計,漢南法院快審團隊自2021年2月成立以來,辦理買賣合同、民間借貸等案件共計1171件,其中買賣合同糾紛平均審理時間僅46天,排名武漢法院第一。
根據規定,獻血后可請假休息,但李三鵬總選擇周末獻血,也未主動向領導和同事提及。
“當我們得知他決定捐獻造血干細胞時才發現他已經獻了42次血,還獲得過國家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漢南法院干警石忠玉說。
愛心傳遞
李三鵬出生于湖北省襄陽市南漳縣的一個普通農家,在他人資助下完成大學學業,“資助人希望我們以后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
盡管早已不從事技術工作,但同事們請李三鵬幫忙處理電腦和系統故障時,他都會搭把手。逢年過節,他還幫家住外地的年輕人值班,讓他們安心與家人團聚。這種充盈內心的良善也指引著李三鵬辦好每一件案子。
“我從來沒有看到一個當事人對他心生厭惡、惡語相向。即便判決結果對一方當事人不利,當事人要上訴,也從來不會否定他的司法水平和人格。”葉平說。
捐獻造血干細胞當天,李三鵬收到了來自受捐者、一位小朋友的感謝信。給對方回信時,李三鵬寫道:“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要常懷感恩之心,感恩父母、感恩社會、感恩祖國、感恩這個偉大的時代,讓我們繼續將愛心傳遞,力所能及地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回信落款為“遠方默默祝福你的人”。這是一名法官深沉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