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上午10時,中宣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莊少勤,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劉國洪,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李春良介紹新時代自然資源事業的發展與成就有關情況。
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劉國洪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集約節約用地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特別強調“要堅持集約發展,框定總量、限定容量、盤活存量、做優增量、提高質量”。前不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全面加強資源節約工作的意見》,對資源節約集約作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然資源部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采取了一系列舉措,推進節約集約用地。
一是加強規劃管控。編制實施“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優化空間格局,統籌各類各業用地需求,科學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倒逼城鎮集約發展。
二是嚴格節地評價。加強各類建設項目節約用地評價,嚴格執行用地定額標準。加強開發區用地審核和評價監測,2012—2020年,全國國家級開發區綜合容積率由0.83提升至1,工業用地地均投資強度提升了60%多。
三是強化激勵約束。在用途管制、容積率調整、價格調節等方面采取激勵政策,促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推動存量用地盤活利用,從2018年開始,建立建設用地增量安排與存量盤活掛鉤(“增存掛鉤”)機制,四年來,全國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372萬畝、處置閑置土地436萬畝。目前,全國建設用地供應總量中,盤活利用存量部分占四分之一強,部分地方達到一半。
四是注重示范引領。近年來,推出3批次46項節地技術和節地模式,評選出3批次427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縣(市)、24個模范地級市。從今年開始,啟動覆蓋土地、礦產、海洋資源的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市)創建活動。
十年來,我國節約集約用地制度更加完善,機制更加健全,包括“規劃管控、計劃調節、標準控制、市場配置、政策激勵、監測監管、考核評價、共同責任”八個方面。通過持續努力,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明顯提高,正像剛才莊少勤副部長介紹的那樣,2012—2021年,全國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了40.85%。
下一步,自然資源部將一手抓嚴控新增,一手抓盤活存量。繼續強化規劃管控和節地評價,促進各類項目建設節約用地。我們繼續深化“增存掛鉤”機制,完善盤活存量用地激勵措施。引導全社會增強節約集約用地意識,不斷提高節約集約用地水平,更好地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總臺央視記者 孔祿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