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財經大學常務副校長、二級教授、博導 徐飛
共同富裕是“富裕”和“共同”的有機統一。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期積極穩妥、扎實推進共同富裕,需要準確把握現階段共同富裕的要求,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的科學內涵。
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是中國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一個必然要求,是我們黨在第二個百年宏偉篇章開篇之際作出的重大戰略延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地方考察時強調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不斷展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本質特征,這既是我們黨初心使命的體現,也是對執政承諾的信守和堅持,將推動社會主義向更高階段邁進。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強調創新是第一動力、協調是內生特點、綠色是普遍形態、開放是必由之路、共享是根本目的,發展的最大受益者是人民,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終是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尊重人民主體地位,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就是要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而其中所指的“人民”應該是也必須是“最廣大的全體人民”。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蛋糕”不斷做大了,同時還要把“蛋糕”分好。我們要在不斷發展的基礎上盡量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事情做好,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努力使全體人民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黨中央在當前提出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旨在強調在現代化國家建設新征程中要更加注重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大多數人。在社會主義向更高階段邁進的當下,需要將從前的效率優先轉向保持效率和公平間的平衡,更加注重分配正義,使社會財富和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合理。推動共同富裕既是破除阻礙階層流動的物質性界限、防止階層固化之必須,也是社會公平競爭的實質性根基,在此之上人們才能夠真正追求個人的人生目標和實現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社會整體福利不斷增進,實現了各行各業、各階層各地區都受益的普惠式增長,中國已成為中等收入國家。現階段,既要保持合理的經濟增長速度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以保持充分的社會流動性,在當下“做大蛋糕”的速度放慢時,“分好蛋糕”愈顯重要。“十四五”及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應在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普遍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逐步縮小分配差距,堅決防止兩極分化。這就需要進一步強化基本社會保障制度,堅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改革方向,社會福利向弱勢群體傾斜,加大對低收入和貧困人口的轉移支付力度,視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逐步調整并縮小城鄉之間以及不同人群之間的基本社會保障待遇差別,提升普惠性。特別地,要抓緊實施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加快城鄉區域一體化發展和農民工市民化進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暢通農民工在城鎮落戶的渠道,優化個體從業者就業環境。同時,強化分配機制的法治化,一方面鼓勵勤勞致富,保護合法收入,允許根據市場評價和貢獻程度形成的合理差距;另一方面,堅決清理規范隱性收入,取締非法收入,遏制以權力、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獲取收入,將收入獲取建立在公平競爭和要素貢獻基礎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