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新世紀進入了第二年,中新社那時剛好50周歲。幾位社領導分工,各帶一路人馬分赴國內各分社,亞、歐、美各海外分社舉辦酒會,慶生半百。
跳出官話套話空話
我率隊前往大西北的新疆、甘肅、陜西三個分社。新疆分社社長李德華祖籍湖北,早年父輩隨部隊進疆,就地解甲,屯墾戍邊,獻了青春獻子孫。此前我到過天山南北采訪,略知點兒新疆的皮毛。
第一站就是新疆分社,德華社長頗為能干,把酒會這場重頭戲安排得滴水不漏。這是一次展示中新社形象、樹立新疆分社品牌的絕好機會。講些什么,怎么講,如何跳出官場官話、套話、空話的逢場作戲般的祝酒詞,一展與眾不同的中新風格之特色呢?思來想去,我決定不照本宣科,臨場即興講話,短笛無腔信口吹。
酒會開始了,我稍作修飾,略噴發膠,西裝領帶,登臺開場:“我們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場。”這熟悉的歌詞開場白,使全場一下子靜了下來。
我講50年代王震開荒,王恩茂屯糧,八千湘女上天山;60年代“文革”糧食吃光,知識分子跑光;80年代改革開放,王恩茂重回新疆,新疆又有了余糧。
我講漢族、維族兩個離不開,民族團結空前絕后,我講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名揚天下。我講伊犁、喀什的西域風光獨特絕美。
接著話鋒一轉,回到新聞老本行:上述這些,都是中新社向海外報道的重要內容,海外報紙對新疆的經濟發展、民族風情非常感興趣,報道好新疆是我們中新社新疆分社的主要職責。全場氣氛熱烈,酒會圓滿結束。德華社長笑了,我如釋重負。
▲新疆風光(天山)絲路之旅是記者必修課
第二站是甘肅分社。記者亦兼駕車,沿大漠戈壁,百里風區,過吐魯番、哈密,看葡萄溝、坎兒井、火焰山、高昌故城……一天半的時間就到了星星峽,進入甘肅境內了。
一路向東,看一片孤城萬仞山:嘉峪關、玉門關、祁連山、焉支山、金張掖、銀武威……這是當年張騫通西域的絲綢之路,這是當年衛青、霍去病大敗匈奴的古戰場,這是當年左宗棠率湖湘弟子進軍新疆遍植楊柳三千里的地方,這是當年紅軍西路軍浴血奮戰的地方。這條河西走廊,絲綢古道,沉淀了多少震撼古今的往事,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傳奇,吟誦出多少千古傳誦的詞章。
▲甘肅風光(嘉峪關懸臂長城)我們新聞界的翹楚范長江就是在這條路上行走數月,日夜兼程,寫下了成名作:中國的西北角。記者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絲路之旅應該是記者生涯中的必修課。一路上,我把所見所聞暗記心底,醞釀著下一場酒會的演講詞。
黃河畔,蘭州城,熱情、好客的時任省委宣傳部長陳寶生(后來調任京城任教育部長)與我們一行交談。寶生部長主持了這場酒會,我深吸了一口氣,從容上臺,依然是不用講稿。我說:中宣部有“五個一工程”,我們甘肅也有“五個一工程”,即一關——嘉峪關,一佛——張掖大佛,一馬——武威馬踏飛燕,一窟——敦煌莫高窟,一路——絲綢之路。這“五個一”都是國家級的寶貝,也是世界級的寶物,也是我們中新社甘肅分社對外報道的寶庫。
我歸納的“五個一”,言簡意賅,綱舉目張,全場驚訝:你怎么這么熟悉甘肅?其實這都是我們一路駕車走來,沿途看到、聽到、問到的,我現買現賣,沒想到效果還不錯。
練好腳力眼力腦力,才能練好筆力
三秦大地,周秦的龍興之處,漢唐的雄風之都,半部中華史盡在長安城。陜西太值得一走了。姜太公垂釣渭水,周天子鳳鳴岐山,劉邦明修棧道,韓信暗渡陳倉。過去常聽過的傳奇故事都發生在這條去西安的路上。
▲西安風光(鐘鼓樓)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學,一路問。陜西酒會的講話稿,慢慢地又在我腦中形成了。陜西省委省政府的諸多高官出席了酒會,我還是像前兩場一樣,即興演講。先夸獎陜西人杰地靈:你要信仰馬列,可以到革命圣地延安一拜;你要信佛,可以去法門寺,那里有佛祖釋迦牟尼的肉身舍利;你什么都不信,只是個普通的中國人,也可以拜人文始祖黃帝陵啊。
十幾天的西北三分社之旅結束了。三場酒會上的即興演講,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中新社的風格,擴大了中新社的影響。
這是一次難忘的大西北之旅,也是一次學習的大好機會。一路上我們收獲滿滿。正所謂:“游山玩水”皆文章呀!
所以我感到:當記者就要邁開雙腿,練腳力,練眼力,練腦力,最后才能練好筆力,才能妙筆生花,才能向世界展示完整的、全面的、真實的中國的故事。
作者:田惠明
原載于《離退月報》總第2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