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武漢5月21日電 (記者范昊天)公益組織通過人工智能識別、數據上云,對雪豹進行追蹤和守護;虛擬現實、微痕捕捉技術被用于還原古跡三維圖像;基于大數據、跨年齡人臉識別技術,不少失散家庭得以團圓……5月20日—21日,2023年互聯網公益峰會在湖北省武漢市舉行,本次峰會由中國慈善聯合會、北京師范大學社會治理與公共傳播研究中心等單位共同主辦,千余家公益機構代表、200多個技術公益項目、16場主題論壇,全方位展示互聯網公益慈善的“中國樣本”,合力推動互聯網公益事業高質量發展。
本屆峰會以“數字向新,共益未來”為主題,聚焦互聯網公益的經驗共享及發展探索,通過主題論壇、圓桌對話、“云展館”等多種形式,搭建數字技術與公益慈善事業的融合共生平臺,促進公益生態共建。論壇活動涵蓋捐贈人服務、技術公益、鄉村振興、生物多樣性保護、未成年人保護等多個熱點議題。
本屆互聯網公益峰會組委會通過向慈善組織、科研機構、企業等廣泛征集,選送200余個技術公益項目在線展出,涉及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物聯網、區塊鏈等創新成果,建成目前全球最大的“技術公益云展館”。觀眾動動手指,點開線上小程序,就能全面了解互聯網公益的前沿課題,為自己感興趣的慈善項目助力。
“未來,隨著數字引領與技術迭代,依托前沿技術的公益創新將不斷涌現,數字科技將助力公益行業創造更大的可持續的社會價值。”騰訊集團高級副總裁、互聯網公益峰會組委會主席郭凱天表示。
會上,中國互聯網協會和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聯合發布我國首份《互聯網公益慈善“中國樣本”》研究報告。報告指出,中國人依托移動支付,已成為全球互聯網公益最大公益捐贈群體之一。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9月,民政部指定的慈善組織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共30家,累計帶動網民參與超510億人次,共募集善款350億元。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22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