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前夕,記者深入國家糧食主產區和重要優質商品糧基地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探訪北大荒“大糧倉”的科技基因。在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七星農場有限公司遼闊的“萬畝大地號”稻田里,金黃的優質品種龍墾2021顆粒飽滿,香氣宜人,一派豐收在望的盛景。
“夏季臺風帶來的強降雨在我們這里沒有發生洪澇災害,北大荒水利配套設施建設非常完善,旱能灌溉、澇能排,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庇辛丝萍嫉募映郑贝蠡募瘓F七星農場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北大荒農業股份七星分公司副總經理陳貴友對于今年水稻產量再創新高充滿信心。預計今年水稻畝產1300斤左右,“搶抓新米上市,價格肯定不是問題”。為做好秋糧收割,當地5000臺套機械力量整裝待發,一場水稻秋收“大會戰”正在三江平原打響。陳貴友告訴記者,七星農場穩產增收的底氣來源于22項農業新技術及措施的推廣應用,農業數字化覆蓋了農場耕、種、管、收各個生產環節。
陳貴友介紹,七星農場共有耕地126萬畝,其中水田面積104萬畝。農場建設了200個監測點、20個小型氣象站、20個地下水位監測儀,能實時提取水稻生產全過程所需的水溫、泥溫、二氧化碳、空氣溫度濕度等數據,匯集到數據庫,共同構成指導種田的“農業智慧大腦”。此外,北斗導航、5G、物聯網、大數據、環境感知等現代技術,與傳統農機技術深度融合,實現了農業生產由精準化、智能化向無人化邁進。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科技為農業插上翅膀。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七星分公司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黨支部書記楊坤介紹,幾年來,北大荒建三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農業技術不斷取得新突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79.6%。園區重點在良種引進、良法配套、良田保護方面進行試驗研究,高標準完成各項科研試驗示范項目280余項,推動寒地水稻平均畝產由620公斤提高到638公斤,為農業強國提供科技支撐。
在七星農場,記者注意到5G技術廣泛用于水稻生產環節。針對水稻耕種,中國電信通過水稻+5G+AI產品,提供數字化服務。從通訊服務商到數字化平臺運營商,中國電信積極參與農墾通信基礎設施和數字農業平臺建設,為數字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中國人每9碗飯有1碗來自黑龍江。這個金秋,勤勞的北大荒人懷著守好糧食安全“壓艙石”的責任與使命,依托科技支撐,用“二十連豐”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