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不久前,受臺風“杜蘇芮”影響,北京市遭遇了歷史罕見特大暴雨,并發生洪澇和地質災害。房山藍天救援隊出動人員開展緊急救援,安全轉移受困群眾1871人。王宏春、劉建民兩名隊員在搶險救災中被急流沖走、不幸犧牲,其事跡感動無數人。
【點評】
“23,你把救生圈套上!”這是劉建民生前說的最后一句話。
“23”,是王宏春的代號。在藍天救援隊里,大家常常以代號相稱,不叫真名、不聊身份、不問背景。作為一支專業的民間公益緊急救援力量,北京房山藍天救援隊多次參與國內外救援行動,涉及水域救援、災害救援、山野救援等任務。大家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一個個代號,彰顯著搶險救援的初心,書寫做好事不留名的佳話。
那天,王宏春、劉建民等6名隊員配合路政工作人員,在班各莊大橋勸導人員車輛。由于河道突發洪峰,橋梁隨時可能垮塌,他們只能棄車乘船自救。山洪迅猛,水流湍急,誰擁有救生圈誰就多一些安全保障。隊員們把沖鋒舟上唯一的救生圈讓給唯一的女隊員。危難時刻見人心。生死關頭的謙讓,最能見證團結互助的情誼,最能彰顯舍生忘死的大義。
有人說,逃生是人類本能。但偏偏有一群人無怨無悔向險而行,即便冒著生命危險。藍天救援隊隊員有的曾夢想成為保家衛國的軍人,有的從小就有行俠仗義的情結,有的曾經做過專業的救援人員,有的曾經受過他人的無私幫助……無論是何初衷,選擇加入藍天救援隊那一刻,他們就選擇了在工作之余為緊急救援貢獻力量。“我們早找到受困人一分鐘,他們就早安全一分鐘”“救一個人,實際上是救了一個家庭”,救援隊員的樸素話語,道出了參與救援工作的共同初衷:拯救生命,服務社會。
救援靠的是擔當,拼的是技能,考驗的是協作。救援隊員并非生來無畏,但危急時刻,他們以勇毅身影逆行出征,傳遞人間的溫暖與善意。搶險救援不靠一腔熱血。隊員們日常學習技能、刻苦訓練,造就了在不同環境下救助他人的過硬本領,為更多人托起“生命之舟”、撐起“平安之傘”。應急救援不能單槍匹馬,關鍵靠大家各司其職、彼此相互配合,形成團隊協同的合力。
戰勝災害,有一種力量叫守望相助。面對今年的洪澇災害,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消防救援隊伍、中央企業和社會救援力量等全力以赴,迷彩綠、火焰藍、志愿紅等交相輝映,構筑起防汛救災的堅固防線。其中,社會救援力量是不容忽略的生力軍。近年來,以藍天救援隊為代表的民間救援隊伍逐漸發展壯大,他們反應快速、組織靈活、服務多樣,在巡邏搜救、心理撫慰、災后重建等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哪里有險情就奔赴哪里,越是艱險越向前,他們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王宏春、劉建民犧牲后,隊友表示:“我們對他們最好的紀念方式,就是擦干眼淚、繼續前行。”充分發揮社會救援力量作用,給予他們更多支持,動員更多愛心人士參與救援,定能讓無數微光匯成璀璨星河,為更多人點亮生命之光。
《 人民日報 》( 2023年10月16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