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的“手掌”緊緊握著“桂冠”火炬,緩緩向主火炬靠近,圣火瞬間被點燃。10月22日晚,杭州第4屆亞殘運會開幕式現場,中國殘疾人游泳運動員徐佳玲穿戴著智能仿生手,通過腦波控制點燃了主火炬也點燃了現場氣氛的高潮。
開幕式現場主火炬。杭州第4屆亞殘運會組委會供圖
“通過腦機接口技術支持的機械手臂幫助火炬手拿起火炬,體現科技助殘的寓意。”杭州亞殘運會開幕式總導演沙曉嵐說道。
這只陪同徐佳玲點燃主火炬的智能仿生手,來自浙江強腦科技有限公司。記者了解到,智能仿生手采用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有10個活動關節和6個驅動自由度,能夠實現5根手指的獨立運動和手指間的靈活操作。
“亮相亞殘運會開幕式的仿生手,搭載了團隊開發的腦機接口領域智能算法,內置傳感器系統會實時采集肌電神經電信號,經過算法處理后轉化為指令,從而控制動作模塊。”強腦科技相關負責人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介紹。
據了解,強腦科技的研發團隊前期與徐佳玲對接時發現,公司原先使用的仿生手接受腔對她來說較重,再舉起火炬會比較吃力。為了確保點火儀式的順利進行,研發團隊重新定制接受腔,在其中增加了能活動的關節鉸鏈,幫助運動員在使用時減少殘肢小臂部分的發力。
該負責人補充道,團隊與運動員每天進行半個多小時的適應性訓練,其間對手指靈敏度等持續調試優化,讓運動員獲得最舒適的穿戴狀態,能自如地進行火炬傳遞以及做出生活中的常見動作。
根據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約有2400萬人患有肢體殘疾,在日常生活中面臨諸多挑戰。《“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提出,加快康復輔助器具創新產品研發生產,增強優質康復輔助器具供給能力,推動康復輔助器具服務提質升級。
就在10月19日,杭州亞殘運會火炬傳遞首日,位于杭州淳安縣,中國殘疾人射箭運動員葉金燕穿戴強腦科技研制的智能仿生腿參與火炬傳遞。談及穿戴感受時她說道:“關節比之前的假肢好用很多,甚至還可以根據步態動態調整,這些智能功能對我的比賽非常有幫助。”
此前,葉金燕穿戴的傳統假肢,需要兩根皮帶固定,一根皮帶用于連接并且綁定假肢到左腿殘肢上,另一根皮帶則需要連接假肢到腰腹上起到加固作用,佩戴感不佳,其腰都要被皮帶磨出淤青。
“長年佩戴傳統假肢,對葉金燕運動員的走路姿態有一定影響,以往她面對周圍環境突發的狀況,也缺少應對機制,需要時刻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不然會有摔倒的風險。”強腦科技相關負責人說,團隊同樣對產品進行更新,可以根據她自身走路的快慢調整關節阻尼變化,尤其是在檢測到有摔跤反應的信號時,內置算法會干預液壓系統,給出適合她自身體重的支撐力,防止摔跤。
(科技日報記者 江耘 何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