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運咱這西紅柿,跟運別的菜有啥不同?”年輕司機羅東洋笑著發問。
見記者好奇,他給出答案:“這里的西紅柿皮薄、汁多,一不小心就會蹭破皮,開車得穩,讓車少晃蕩?!?/P>
下午3點,羅東洋駕駛冷鏈車,從河北省灤平縣大屯鎮興洲村出發,沿國道112線,穩穩地一路向南。
車上是7000多斤西紅柿,來自灤平新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蔬菜大棚。7小時前,它們剛從枝頭采摘下來,經過分揀、打包放上車;3小時后,這些西紅柿便可運抵北京的果蔬超市。
讓村子里的更多西紅柿從地頭到餐桌,不僅有小羅這樣的運輸能手,育苗、護理、采摘、分揀等各個環節,都有現代農業“好把式”。
棚外白雪皚皚,棚內綠意濃濃。66歲的村民朱鳳龍,正忙著給西紅柿繞秧、疏果、打杈。
“以前靠天吃飯,趕上年頭好,玉米收成就好點,要是趕上年頭不好,也沒啥辦法。現在我們兩口子在這管棚,一年下來,我倆工資加上流轉土地收入,能有10多萬塊錢?!闭勂鹕钚伦兓禅P龍十分感慨。
設施農業在村里落地生根,不僅直接帶動就業,更培養了農民的科學種植能力,提升了農產品附加值。
“連續低溫降雪之后天氣乍晴,一定要注意放潮氣?!痹谝粓鲆酝茝V農業現代化技術為主題的理論宣講活動上,科技特派員房連合詳細為農戶和園區工人講授冬季西紅柿大棚管護知識。
“我從專家課上和大棚里學到的知識,家里種地的時候也能用上。”村民肖淑琴一邊聽著講解,一邊嘗試上手操作。她在新碩公司做大棚管護員,每月拿4500元工資,還學會了秧苗管理技術。
流轉土地能分租金、大棚干活能得報酬,還能增加村集體收入,小小西紅柿,變成了當地老百姓致富增收的幸福果。
怎么會是西紅柿?
王麗美的家在離興洲村不遠的小城子社區。2015年大學畢業后,她一直在外打工,很辛苦。難得回一次老家,吃上了媽媽種的西紅柿,找回了小時候的味道?!盎剜l創業做農業!”她下了決心。
辭掉工作、拿出積蓄,又把自家車子、房子和父母的房子都做了抵押,王麗美拿到1000萬元貸款。鎮上、村里也都十分支持,新碩公司很快順利成立,承包了興洲村1300多畝地種西紅柿。
為何選興洲村?她看上了這里的好地好水好路——土地平整,是水源保護地,又毗鄰國道。憑借這些優勢,新碩公司和北京的生鮮超市敲定了長期供銷關系。
道路好走、銷路不愁,王麗美就專心研究咋種得更好。2020年,她到外地多所高校和農業基地學習,回來又結合家鄉實際,制定了綠色蔬菜種植方案。生物驅蟲、膜下滴灌、精心管護,當年底,西紅柿優等果數量大幅提升,經濟效益明顯好轉。2022年,年產值已達5000余萬元。
目前,新碩公司帶動近120名工人就業增收,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建檔立卡脫貧戶。農忙時節,還會臨時雇用500余名工人,間接帶動200余戶發展運輸業及其他服務業。
“搭上產業快車,老百姓口袋鼓了,村集體也有收入了。”興洲村黨支部書記韓林章盤算著,春節后要把村里電路老化的路燈都換成太陽能的,“等新路燈點亮了,出門、收秋都更方便,咱老百姓的日子會越來越亮堂!”
《 人民日報 》( 2024年02月09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