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今年以來,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我國商業航天產業正在迅速成長,駛入了規模化發展的“快車道”,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注入新的動能。
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中心這幾天正在加緊建設二號發射工位。在熱火朝天的建設現場,記者看到,這個發射工位僅是各類接口的數量就是以往航天發射工位的數倍,未來將可以滿足9家火箭公司19型火箭的發射需求。
為了提前能給自己企業研制的火箭預留好發射位置,目前多家國內頭部商業航天企業,都已經或正在計劃落地文昌國際航天城。發射場還沒有建起來,就開始排隊等發射,在這背后,是去年我國商業運載火箭的發射次數和成功率顯著提升,共實施發射13次,相比2022年的5次,同比增長160%。如今,我國已初步形成了面向商業航天的火箭總裝總測、衛星研產、衛星數據應用為一體的產業鏈,除了北京、上海、西安等傳統的航天聚集地,河北、山東等地的商業航天配套企業也快速發展起來。
產業鏈的帶動有多強?在銀河航天,這款近9米長的柔性太陽翼將用于新一代低軌互聯網衛星,在它身上有這么一個叫做諧波減速器的小組件,以前在市場上根本找不到類似產品。但如今,在產業上下游的共同努力下,這個零件的供應商已經成功進入航天應用領域。如今,僅銀河航天一家企業,其供應商和配套合作伙伴就已經從2018年的100多家增加到如今的1000多家。而從全國范圍來看,去年,我國商業航天領域新增企業數量為113272家,同比2022年的87844家增長達28.95%。相關數據顯示,今年在各地政府和企業積極布局下,預計中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將突破2.3萬億元。(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