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拉薩北京實驗中學,融合京派與藏式風格的建筑引人注目。整潔的操場上,有學生正“切磋”球技;明亮的教室里,師生正積極開展課堂互動……
拉薩北京實驗中學前身是拉薩市第二高級中學。2014年,北京市投資2.5億元,在拉薩教育城創建新校園,更名為“拉薩北京實驗中學”,并率先以成建制方式選派援藏教師,開啟了“組團式”教育援藏的實踐。
自首批選派50名教師以來,十年間,一批批援藏教育干部持續接力,與當地干部教師齊心協力,為京藏兩地師生搭建交融共進的連心橋。
2024年9月3日,“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主題宣傳“雪域高原煥新貌”調研采訪團走進拉薩北京實驗中學。 人民網記者 黃玉琦攝
“我最喜歡的課是歷史課,從北京來的歷史老師馮老師講課特別生動有趣!”在拉薩北京實驗中學的閱覽室,“京藏宏志班”的初二學生仁增卓瑪告訴記者。
去年10月,“京藏宏志班”在北京開展了半個月的研學活動。深厚的文化底蘊,地道的京味美食,高大齊整的現代化建筑——這座城市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為他們種下一顆顆夢想的種子。仁增卓瑪和她的同學丹增玉珍紛紛表示,將來想要考取北京的大學。
來自陜西師范大學物理專業大四年級的學生任倩婷,前不久剛剛來到拉薩北京實驗中學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實習,遇到記者時她正在做實習筆記。目前她正在實習指導老師帶領下,參與高中年級的班級管理和教學實踐工作。一個月后,她將正式站上講臺授課。她說:“我很喜歡這里的學習環境,希望畢業以后能到拉薩支援教育工作,成為一名真正的援藏教師。”
9月2日,任倩婷正在整理實習筆記。 人民網記者 黃玉琦攝
來自北京市豐臺區的語文教師馬瀟雅,2023年8月來到雪域高原,至今已經在拉薩北京實驗中學支教了一年。作為課程發展中心主任,她帶領當地和援藏教師開設五十余門校本課程與特色社團,還在課余時間開展、組織、參與各項主題活動,促進京藏交流,鼓勵學生多元化發展。
“援藏,是我作為首都教育人對高原的奉獻,也是為我賦能的一段寶貴經歷。”馬瀟雅表示。
“組團式”教育援藏項目開展以來,拉薩北京實驗中學秉承“堅持支援一所學校、示范一個地區”,發揮輻射作用,引領教育發展。學校先后邀請了共80位來自北京的教研員、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深入開展短期教育援藏工作,通過專題講座、全市聯合大教研活動等形式發揮輻射作用,強化科研引領,打破校際壁壘,實現資源共享。短期教育援藏項目使得拉薩市直學校2000余名教師受益,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優秀教師隊伍。
北京“組團式”教育援藏在深化教育援藏機制、探索教育合作模式、推動智力援藏等方面持續發力。線下,北京教育援藏不斷擴大成果,與拉薩市當雄、尼木等縣區學校開展“手拉手”共建活動,派駐教師下鄉送教交流,促進當地基層學校教育質量全面提升。線上,通過實施“京藏優質教育資源遠程互動教學項目”,進行近200次遠程授課和雙師課堂活動,向拉薩師生開放9.8萬個北京空中課堂資源賬號,助力線上教學高質量發展。
從2014年到2024年,從北京到雪域高原,北京“組團式”教育援藏用心用情譜寫民族團結教育的新篇章。(黃玉琦、實習生李蕙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