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孫傳卿 黃 蜜)“走啊,一起到廣場跳舞去!”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放,商南縣清油河鎮河東移民小區的留守婦女王彩蓮,都要召集街坊四鄰的姐妹們出去過“夜生活”。如今,晚飯后聚眾跳舞已成為河東移民小區留守婦女們的自覺行動,她們都會在自家屋門口、商鋪門口互相吆喝著走進廣場,踏著節拍,扭腰、邁腿、擺手、轉圈,跳起優美輕快的廣場舞,白天扮演“女漢子”的她們晚上搖身變成了夜幕下的“快活幫”。
河東移民小區規劃安置移民345戶,主要是2010年“7·24”特大洪災受災戶,目前一期、二期255戶已搬遷入住。在搬入新居的同時很多農民沒有了土地,失去了主要經濟來源,導致80%的青壯年外出務工。村里的留守婦女們除了照顧家里的老人小孩,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也不拖后腿,她們成了家里的“頂梁柱”,小區的主角色。為解決大伙兒的增收問題,新成立的柳林移民新村黨支部書記侯素芳與縣鎮人力資源部門聯系,邀請技術人員對留守婦女開展刺繡、烹飪、銷售、電子元件制作等技能培訓,先后培訓婦女300余人次。目前小區里有100多名留守婦女在家制作手工繡品,月收入1500元。同時組織婦女在村子附近的榮毅電子元件加工廠和康潔餐具消毒廠務工,有80余名婦女與廠方達成了長期用工合同。住在移民大街的潘金鳳在自家房屋的一樓辦起了超市,她說:“搬出來后,娃上學方便,丈夫在外打工,除了開店,還攬了些刺繡活兒,往后的日子有盼頭些!”
去年8月,移民小區8名留守婦女還自發成立了巾幗志愿者服務隊,共幫助移民群眾解決突發事件2起,上門調解鄰里糾紛17件,家庭暴力2件,老人贍養問題4件。移民小區里的留守婦女不僅在家是好兒媳,還經常到鎮敬老院為孤寡老人理發、縫衣服、洗被褥,給空巢老人送去更多的溫情。農閑時她們自編自演曲藝、舞蹈、獨唱、合唱等節目,在“三八節”“重陽節”等重大節日期間給當地群眾表演,其中小品《假一賠十》《和諧搬遷》和舞蹈《紅娘子軍》在全縣農民藝術節大賽中還獲了獎。河東移民小區的婦女們用積極的生活態度詮釋了現代女性的自強自立,用“半邊天”撐起了移民小區幸福的“一片天”。